讀心術,一定不會成功?

A+A-
Elon Musk 圖片來源:路透社
Elon Musk 圖片來源:路透社

Elon Musk 計劃研究融合電腦與人腦,最終實現人與人心靈感應交流。其後更接受了專題博客網站 Wait But Why 作者 Tim Urban 採訪,Tim Urban 洋灑近 4 萬字,解釋新公司 Neuralink 意念。未出發先興奮是人之常情,在奮鬥路上遇上迎頭冷水也在所難免。

Neuralink 希望把微電極植入人腦,技術首先用於治療腦部疾病(如中風、癌症或先天性疾病);他們更稱,其後將用於幫助人類避免受到智能機器控制。他們亦透露計劃的時間表,前者預期需時 4 年,後者需時 8 至 10 年。Elon Musk 與 Neuralink 看來信心滿滿,但 MIT 科技評論生物醫學高級編輯 Antonio Regalado 撰文稱,這時間表不會實現,而且 Tim Urban 雖然篇幅龐大,卻沒有真正揭示 Musk 如何實現目標。

除了 Elon Musk,Facebook 亦於早前公布宣稱,在兩年內他們將掌握把腦中的句子以每分鐘 100 字的速度直接輸入的方法,冀望以外戴式裝置偵測腦電波。Musk 預想的方式則是在人腦中植入微電極。MIT 科技評論編輯 Regalado 未敢斷言未來這些技術不能實現,只是據其所知,在腦中植入裝置是極之困難的技術,不單是時間的問題,而是他們本身就是在「吹牛」。

就時間而言,Musk 打算植入醫療儀器在腦中,在真人試驗以前,便需要用數年時間在老鼠或猴子上研究。以科技公司 NeuroPace 為例,在 1997 年便開展植入醫療裝置以治療癲癇症的研究,在 16 年後才通過認可。安裝需動手術把裝置植入在頭皮以下,以控制癲癇發作。4 年而言就要實現大計,似乎真的太短了。

史丹福大學最新研究,在自願者頭頂植入電極,每分鐘可讀取 8 個單字。

同時,Facebook 的時間表也成疑,因其裝置是位於頭骨以外,在讀取大腦資訊上便較困難。計劃主管 Regina Dugan 在發布會上引用了史丹福大學教授 Krishna Shenoy 在內的團隊之研究,團隊可每分鐘讀取 8 個字,但團隊是以 10 年時間,以及在自願者中植入電極才達成。Shenoy 電郵回覆表示,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未植入式的儀器尚未能追近植入式裝置的效果,他也不清楚 Facebook 如何做到在外的儀器達到比植入裝置效能高 10 倍。此外,準確度比速度來得重要,即使有初步的技術突破,也使 Dugan 難以相信 2 年內可使技術臻至完美。

Dugan 亦詢問了多為神經科學家有關 Musk 的計劃,因目前根本未有詳細公布技術,大多都婉拒評論,有些則禮貌地答覆:對新資金投放在這方面的研究感欣喜。

不過,近年來也有一些技術基礎,如「光遺傳學」可觀察神經的活動情況。Neuralink 的其中一位創辦人 D.J. Seo 早前便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一種稱為「神經粉末」(neural dust)的概念,即把許多細小的矽微位注入大腦,以聲振動(acoustic vibrations)傳送和記錄訊號。

另一點有利基礎是,大腦與電腦合作並非不可能,電腦可完善人類的思想訊號,如有人想講粗口時,先說一字,電腦或立即能協助完整表達,又或有人想做一項動作,電腦能按部分訊息模擬出完整動作。

SpaceX、Tesla、Hyperloop,種種計劃都展現 Elon Musk 的遠大眼光。有人說,現在向 Musk 潑冷水,猶如在 19 世紀的時候,沒有人想過飛機能普及。有人則反駁,在飛機出現以後,許多先前設想的眩目飛行器還未出現,人類一度也以為可在 21 世紀初便能移居月球。成功向來只是時間的問題,也是只能用時間來驗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