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語的好處

A+A-

shutterstock_10363057

大庭廣眾自言自語,少不免被白眼以待,若不是有第三眼能見別人所不能見,就是出現幻覺與假想對象對話,當即被冠上「精神病」帽子。其實,自言自語不一定代表精神問題,事實上我們經常在不自覺下與自己對話,諸如「鎖匙放哪裡了」的瑣碎自問,或午夜睡前三省吾身的深層交流。自言自語不單正常不過,而且有助健康,甚至是另類成功之道。

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Gary Lupyan 解釋自言自語非壞事:「跟自己對話時,你不知道你接下來會說甚麼,有時甚至會有意外驚喜。」現時已有多個研究證明,自言自語有助組織思維和計劃、加強記憶、調節情緒等等。

自言自語要怎樣說?

40 歲的牙醫 Eugene Gamble,3 年前決定放棄牙醫事業,轉攻商界大展鴻圖時,他的商務導師曾提供一奇怪建議:「他叫我開始自言自語。最初我不相信它能有甚麼用,一旦嘗試了,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不論是準備簡報或背講辭,聽自己自言自語都幫他組織思緒,肌肉組織也在他反覆唸誦講辭時記好演講內容。

心理學家 Anne Wilson Schaef 也經常鼓勵別人自言自語,從而調節個人情緒。例如當一個病人為某件事怒火中燒,如果他能對自己複述事件經過,憤怒便能隨之消失。她指這與複述對象有關:「我們都需要一個有睿智、有趣、了解並支持自己的傾訴對象,這方面沒有比自己更適合的人選了。」早前密芝根大學的研究也證明自言自語的確可撫慰情緒,此外還可建立自信,幫助我們迎難而上——前提是你知道要怎樣自言自語。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自言自語時使用名字或「你」、「他」等非第一人稱,比直接使用第一人稱效果為佳。參與者在準備演講辭時以第二或第三人稱自言自語,情緒較平靜,最終表現也更出色具自信。

增強記憶

Are you talking to me?
Are you talking to me?

除了增強自制力,自言自語也能鞏固記憶。Gary Lupyan 曾進行實驗,請參與者從電腦螢幕畫面中找出指定物件,結果允許自言自語說出物件名字的人,比不能出聲的人完成任務的速度更快。為何自言自語能有如此分別?這是它能成為強而有力的記憶線索(retrieval cue)之故。舉例說,儘管我們都清楚知道香蕉的外形,但單單是說出「香蕉」一名詞,便能幫助大腦提取更多有關香蕉的資訊。「你可以把它當作大腦資料庫中儲存記憶體地址的指標,語言加快這些指標檢索記憶體的速度。」所以說,大聲說出正在尋找的物品名字,是頗可靠的尋物技巧

孩童的自言自語

成人當眾自言自語可能還會感到尷尬,小童則不然。而且據研究反映,5 歲大的學童在參與行動技能測試時,自言自語比沉默不語表現更好,論文作者 Adam Winsler 因此指出家長無需為孩童經常自言自語而憂心,自言自語除了能幫助孩童日常表現外,也能從中發展溝通技巧。

自言自語:人類本能

過去曾有神經科學實驗顯示,自言自語是人類控制行為的預設機制。像靈長類等非人類動物,它們以激活前額葉皮層支配行為,不過執行依賴視覺的任務如香蕉配對,與有關聲音的任務所用的前額葉皮層區域截然不同。而人類無論執行視覺或聽覺任務都只會激活同一大腦區域,除非受驗者被禁止自言自語(包括默念及大聲自言自語),才會以猿猴一般在執行不同任務時激活兩處不同的大腦區域。由此可見,自言自語是人類本能,而據近年的心理學研究所得,放聲自言自語更是增強自信的新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