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2 至 2013 年期間,「傳播正能量」成為中國官方的政治口號,不只領導人習近平王歧山主動公開使用、「人民日報」不斷引述,就連電視台都要以「中國正能量」為名推出節目配合倡導。5 年過去了,雖然風頭被「一帶一路」搶過,但原來中國仍不忘「正能量」的說辭,而且暗地連結了許多政治思維。
一開始,「正能量」在中國沒有政治意味,只是用來表達感動的事又或正面生活態度。然而,當政府主動採納「正能量」,這一詞便與中國的內外政策有了聯繫。「正能量」既可以與與中美關係有關,推動兩國良好關係,甚或可以用作規管網絡言論的借口,拒絕「負能量」的批評聲音。 總言之,符合政府主旋律的,都是「正能量」。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的學者 David Bandurski 統計過「人民日報」上「傳播正能量到社會」一句的出現次數,發現自 2012 年起,「正能量」多被政府利用為箝制媒體自由、藝術創作自由的理由,使用次數一直上升。直到 2014 年為中國「正能量」之高峰。2014 年後,「正能量」在報章上出現次數明顯下滑。
然而,雖然「正能量」高峰已過,但對於中國官方,「正能量」轉而與「世界」扣連。例如,在近日的「一帶一路高峰會」上,總書記習近平就跟俄羅斯總統普京說:兩國應一同在跨國管治上注入「正能量」,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穩定。又例如在今年年初南海爭議鬧哄哄之際,中國就表示希望美國能展示小許「正能量」。
網媒 Quartz 報道,到目前為止,在 2017 年,「正能量」出現於 111 篇人民日報的文章之中,其中 83 篇同時提及習近平,60 篇同時提及世界,此趨勢與近年習總積極介入外國事務的方向一致。由此可見,或許「正能量」被「一帶一路」搶過鋒芒,但仍是中國官方的重點口號。
不過,如此被利用的「正能量」只停留於對外口號的話,或許就失去原有的愉快含義,畢竟,中國還有不少問題,阻礙人民得到「正能量」。例如中國推行了 30 多年,至 2015 年才終止的「一孩政策」,現在已成「人口計時炸彈」(demographic time bomb),對將來中國經濟社會造成嚴重威脅。未來如此,中國又怎樣才得到真正的「正能量」?事實證明,縱使中國經濟已成「強國」,但快樂指數在過去 25 年沒有上升,維持在 79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