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從現代文化的普遍想像,男人好像比起女人更為殘酷無情,好勝好戰。這某程度上也是學者 Steven Pinker 和法蘭西斯福山的看法:相對男人,女人通常是和平主義者,較少支持越戰、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更少犯下謀殺罪。上述想像和看法是否真實?從歐洲歷史看,好戰好勝無男女之分,但相比起國王,女王的嗜血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芝加哥大學教授 Oeindrila Dube 與麥基爾大學學者 S. P. Harish 合著的研究,在 1480 年至 1913 年期間,對比由國王統治的國家,女王領導的國家更易進入戰爭狀態,戰爭率高出 27%;而且,女王捲入戰爭的比率亦取決於婚姻狀況,未婚的女王較易被外國攻擊,已婚的女王則更常發動戰爭。Dube 和 Harish 從多面理解這現象的成因。
首先,女王統領的王國易陷入戰爭,絕非單是女王之過,或是男人視女王為弱者,所以主動攻擊她治下的王國。當瑪麗一世於 1553 年登基成英格蘭女王,宗教改革領導人諾克斯批評女人軟弱愚蠢,無力統治。1740 年,認為女人不應掌政的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亦主動攻佔奧地利女大公泰瑞莎治下的西利西亞。在尊男貶女的文化下,女王的王國較易受到入侵。
不過,女王的性別定型非唯一招致戰爭的原因。Dube 和 Harish 發現,在歐洲歷史上,女王更常征戰新土地,例如俄羅斯女王凱薩林二世,她發動政變廢黜並刺殺其夫彼德三世後,連環向外擴張,為俄羅斯新佔逾 50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即使對於俄羅斯,仍是一大片疆土。
另外,Dube 和 Harish 亦從歷史中觀察到有趣的現象:已婚的女王比起國王(不分單身與否)更為好戰。他們推測,這有兩大原因:一、已婚女王更易組成軍事聯盟,令她更有實力發動戰爭;二、與國王不同,女王經常給經濟軍事權力予其配偶。奧地利女大公泰瑞莎丈夫法蘭茲一世掌握奧國經濟大權,助其妻子組織軍隊;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亦多助妻子制訂政策,處理對外關係。Dube 和 Harish 認為,女王分權予配偶後,令她們得到更多時間,採取激進的政策,不必埋首國內情況。
由此,歷史實證:女王隨時比國王更好勝好戰,身為女人,不等於可以小覷。「經濟學人」補充,即使在現代民主社會,女人掌權亦不代表會帶來和平,君不見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力排眾議,征戰福克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