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年輕農夫與薛門氏節點

A+A-

法醫人類學及生物考古學這兩學科中,對病理及創傷的分析經常重疊。兩者都非常有趣,因為就是透過這兩類資料,骨骸告訴我到底死者死前是從事甚麼類型的活動較多或經歷了甚麼事件而身故。

他,是我這幾天內處理那麼多個年輕人其中之一,而他讓我印象很深的原因是因為他脊椎上的病理狀況。

在收到裝滿他骨頭的箱子後,我如常按照解剖體位(anatomical position)排好後,記錄了骨骸的狀況,就開始推斷他的性別及年齡:男性,約莫 20 歲到 30 歲。隨後量度好他左邊的長骨(long bones),以方便之後換算他的高度。便來到了病理紀錄的部分。

在仔細檢查他的脊椎時發現了一個名為薛門氏節點(Schmorl’s node)的現象。這個現象多半發現於人體胸椎(thoracic vertebrae)及腰椎(lumbar vertebrae)的範圍。成因是因為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的軟骨(cartilage)壓迫鄰近的椎體(vertebral body),闖過椎體,向椎體內邁進。所以如果單看椎體的話,會見到椎體上下兩側往內凹陷。可以又 X-光、CT 及 MRI 掃描診斷。

薛門氏節點(Schmorl’s node) 圖片來源:eorthopod.com

薛門氏節點(Schmorl’s node)於 1927 年被發現。雖然薛門氏節點不屬於罕有,部分患者除了會有腰痛的情況,通常都不會有任何其他病徵或痛楚,但卻會因為歲月而有疼痛感。真正的薛門氏節點成因有多種說法,包括椎體先天性缺陷、脊椎曾經遭受創傷等。而最為廣泛認同的是因脊椎長期勞損,因此比較常見於老年人的個案上。如果薛門氏節點(Schmorl’s node)的位置處於椎體較前的部分,會造成舒曼氏症(angular kyphosis,或專稱為 Scheuermann’s disease)。這個現象則會令患者喪失了正常的腰部活動能力,或造成不能彎腰等症狀。另外,也有一說是因為成長時缺乏維他命 D 而造成薛門氏節點,但我在眼前這位年輕人身上看不到缺乏維他命 D 的明顯證據,加上他原本生活在一個陽光很充足的國家,我就先排除這個成因。

不過,如果單憑患有薛門氏節點就推斷死者為老年人就大錯特錯。重申,這是一個因為脊椎長期受壓、或於椎體成熟前便開始背負重物勞動工作的現象。這兩個情況都分別於部分年輕職業運動員及年輕農夫身上找到相對案例。而我眼前的來自 70 年代的他,似乎就是受薛門氏節點影響的年輕人之一。

這位年輕人,體型沒有很高大,中等身材,生前經常走路的關係令大腿骨比其他骨頭更為粗壯(robust)。身上除了薛門氏節點(Schmorl’s node)外沒有太多的病徵或壓力痕跡。這些我都在最後的分析報告裡特別指出,希望警方去尋找他的家人時可以比較容易找到配對,讓他歸家。

參考資料

1. Kyere, K. A. et al. (2012). Schmorl’s nodes. Eur Spine J. 2012 Nov; 21(11): 2115–2121. DOI: 10.1007/s00586-012-2325-9

2. Prof. Gaillard, F. and Dr. B. Amini et al. Schmorl nodes. Radiopaedia. Retrieved from: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schmorl-nodes-1

3. Waldron, T. (2008). Paleopath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