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顯消費:保著子女能炫富的機會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錢多的人,總難掩炫耀之情,好叫人仰慕自己,甚至受到優待。二三十年前,想要彰顯身價不難,住豪宅開名車,家底多雄厚大家自然心照不宣。但隨著奢侈品的民主化,現在無論豪門還是中產,都買得起大電視機及名牌手袋,同樣會租 SUV、搭飛機及坐郵輪。表面上,這兩個社會階層所喜愛的虛榮消費品,已非來自兩個不同宇宙。

社會學家 Elizabeth Currid-Halkett 指出,超級富豪為免被拉低身價,收集跑車、遊艇和別墅之餘,也開始尋求更多隱性象徵,來彰顯高尚的社會地位,而主導消費模式急劇轉變的是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分子,又或是所謂的「理想階層」(aspirational class)。他們不屑將物質消費掛在嘴邊,通過汲取知識及建設文化來鞏固地位,比起天價時裝及限量名錶,他們更愛花錢於服務、教育和人力資本。這種行為稱之為「不明顯消費」(inconspicuous consumption)。

在美國,「理想階層」及其消費習慣的迅速冒起最為顯著。美國消費者支出調查發現,自 2007 年起,全國最富有的 1% 人口,即年收入達 30 萬美元的一族,在物質商品上花費減少;年收入約 7 萬美元的中產階層,物質消費額則維持不變,甚至有上升趨勢。富者迴避公開的物質主義,重點投資於教育、退休及健康這些無形之物,花的錢卻比中產買的任何名牌袋都更多。當中以教育最受重視,花費佔家庭開支約 6%,遠高於中產家庭的 1%。

事實上,美國最高收入的 1% 人口在教育上的開銷,從 1996 年至今已增長多達 3.5 倍;但在同一時期,中產家庭對教育的投資並無改變。這個巨大鴻溝引起了關注,因為有別於物質商品,在最近數十年內,教育變得愈來愈昂貴。根據 2003 至 2013 年消費者支出調查的數據,當女裝價格僅上調 6% 時,大學學費卻漲了 80%。但對中產來說,教育的成本過高,幾乎不值得他們為此存錢。教育程度的差距,恐怕會隨著收入不平等而加劇,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不明顯消費」亦非全屬天價,從訂閱「經濟學人」到選購牧場雞蛋,這些相對便宜的消費同樣凸顯地位。換言之,新世代精英所追求的,是品味、知識及健康的資本。他們會以母乳餵餔一年、送子女到私人學前班、在孩子的午餐加入藜麥餅乾和有機水果。但只要走出中上層聚居的沿海地區,一般的午餐組合都是些加工小食,難見水果蹤影。同樣,美國國家統計報告亦顯示,美國僅得 27% 新手媽媽能持續整年餵餔母乳,在阿拉巴馬州更只得 11%。

或許最重要的是,投資「不明顯消費」使特權得以「世襲」,這是著重物質的消費模式無法辦到的事。新一代精英既擁有文化資本,亦向他人展示這種資本。他們藉此躋身上流社交圈子,有助取得高薪厚職及關鍵人脈,甚至便於讓子女入讀私立名校,可見「不明顯消費」賦予了社會流動性。特別是對教育、健康及退休的投資,對消費者的生活品質,以及下一代的未來生活,產生顯著影響。

不論是母乳餵餔,或是優質教育,「不明顯消費」有別於一般物質消費的炫耀心理,它是一種改善生活質素、並為子女改善其社會流動性的手段。對於今時今日的「理想階層」而言,選擇「不明顯消費」,能保障及維持社會地位。即使自己沒想要炫富,卻也為後人準備足以炫耀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