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從未有過的 Paradox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世界進入「數碼經濟」(Digital Economy)的新時代。

DE 的定義,是人類的行為因為由電腦網絡高度控制或影響,所以網絡時代的經濟,每一個人的消費行為及其一連串的數據,可以幾乎準確預測。

Digital Economy 的概念,最早建於 1995 年一名加拿大企業總裁塔斯葛(Don Tapscott)的論著「網絡情報時代的機會風險」。他最早看出,消費行為將會成為一個龐大的資訊情報系統,誰掌控了此一系統,就主宰明天的權力。不一定是一個極權政府,跨國企業如迪士尼、Facebook、蘋果也可以。甚至細小至任何一家用網絡統計顧客數據的公司,也可以分享網絡經濟的一部分世界霸權。

2001 年,美國統計學大師梅森博( Thomas Mesenbourg)為 DE 界定三大範疇:

第一是網絡科技的發明者,如蘋果的喬布斯和他名下的大群專業 IT 人。

第二是此科技造成的商業模式以及新興的企業機構,例如亞馬遜網絡書店和阿里巴巴名下的淘寶。

第三是此等新興企業製造的全球化消費群,包括一機在手的你和我。

但是,社交媒體的湧現,則超然而崛起為第四類範疇,而且令當初三足鼎立的 Players 之間,界線模糊。社交媒體的最大力量,就是「接觸」。這個最新的第四類,才創造了數碼經濟。

今日的 DE,每天全球經濟消費額是三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全年貿易赤字的六倍。數碼經濟改變人類的思想、行為、文化、性情,力量之巨大,為史上罕見,尤其大於工業革命。因為即使工業革命,也沒有令人類進入一個「不需要現鈔」的社會(Cashless Society) 。在蒸汽火車頭發明的前後,人類一樣要用錢來購物,即使有了銀行。但數碼經濟卻消除了現今鈔票,這卻是當年信奉馬列毛共產最激進的赤柬也未能做到的事。

數碼經濟令人類的競爭更為激烈,令企業和國家之間的競爭也更為激烈,因為資訊情報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操控於極權之手、跨國企業之手、銀行之手,而因為社交媒體的湧現,資訊情報可以進入平民之手,平民也可以成為一名博客領袖。

這是經濟權力的碎片化、民主化、普及化。其中杜林普上台、英國退歐、茉莉花革命、印刷媒體衰落、支付寶打垮了商場和銀行,一切都經網絡投票,這是一個民意的火山海嘯的無窮能量一波又一波釋放的超級動盪大時代,又豈是奧巴馬當年一個疲弱的 Change 字所能形容、所能承載、所能駕馭?

方今世界,只有中國正在千方百計,企圖全方位駕馭和控制一個 Digital 的中國,以及 Digitized 的 14 億中國人,所以其微博、微訊群組才不斷收緊。但西方卻反其道而行,一波比一波開放,而引起過山車一樣,一波又一波的歡騰和喧嘩。

無論是身處於一座遊樂場,還是一座監獄,身為數碼世界公民的你,在自以為有選擇之間,其實有多少是你真正的選擇?在自由和奴役之間,你又如何自處?還是根本身不由己,在人與機器之間,那條界線,iPhone 一機在手,你自己也早已模糊?

所以只有中國在資訊愈「自由」時,社會愈專制,愈要成為一個數碼科技的鐵桶江山,而英美西方政府,因為數碼民粹的龐大衝擊,愈來愈缺少管治的意志,因此也產生了西方文明的碎片化甚至崩潰跡象。這是人類自文藝復興以來從未有過的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