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難時,本能會害死你

A+A-
大難臨頭,依然舉機拍照。是病態還是本能?圖片來源:路透社

海嘯來襲時,冒死搶救超市的酒。客機發生火警,逃出機艙後仍待在附近,盯著火勢忙於自拍…… 此等形同「送死」的荒謬行為,近年常見於災場。當事人被轟腦殘無常識,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純屬人之常情。人類在巨大壓力之下,反而會作出自毀性的決定。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大難不死,往往是基於「沒做甚麼」,而非「做了甚麼」。

John Leach 是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多年來訓練軍隊逃離險境。他指出,大難臨頭之際,八九成人都無法適當應對。譬如明知船正下沉還為些雞毛蒜皮的事吵,或是眼見汽車快爆炸卻仍呆在原地。「求生訓練不多教人該做甚麼,而絕大部分是在教人別去做些下意識會做的錯事。」想要絕處逢生,先要拋棄那些害人的「本能」。

不知所措是最本能的錯。現時心理學家主張,人在面臨危機時基本有三種反應,「僵硬」便是其中之一。當人因恐懼而僵硬,大腦亦會煞制,隨著腎上腺素激增及肌肉繃緊,頸項底部的原始「小腦」會發出訊號,令人原地佇立。動物界亦有同樣的機制,藉著站立不動躲避肉食動物的追捕。但對人類而言,及早回過神來,才是生存之道。

思緒混亂是另一種致命本能。緊張關頭時思考對策,需要依靠前額葉皮層負責的「運作記憶」。當人身陷險境,大腦會先分泌大量多巴胺,令人感覺良好之餘幫助身體準備應對危險。惟這會引起更多激素分泌,例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激素混在一起,容易令前額葉皮層停工。於是,當人最急需智慧之際,卻偏會健忘,作壞的決定。

生死之間,人還會有「持續重複」的反應,不由自主反覆執行一些行動。夏威夷大學災難及應變管理專家 James Goff 舉例:「不少人就是為了回家拿錢包,或是為檢查爐火有否關上而喪生。」心理學家把這些舉動稱為「刻板化行為」,危險逼近下仍持續日常慣例。「出門就要拿錢包 —— 你甚至不用想過才做。這是自動的。」Goff 如此解釋。

逃命之際,還惦記著貴重財物,也是致命的本能反應。圖片來源:路透社

再極端一點的話,有些人會「否認」性命正受威脅。Goff 直指:「海嘯來時,估計 50% 的人都會在海邊旁觀。」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心理學家 Sarita Robinson 認為原因有二:不是無法認清險境,就是不想認清險境。科學家深信,絕大部分人都不善於計算風險,賭注大時,腦部傾向依賴感覺多於事實,透過否定危險,消除負面思維,讓自己安心。

發生山火時,最常見這種否認受災的心態。因為一旦撤離家園,意味著放任房屋被毀。顧問公司 Risk Frontiers 的緊急風險管理專家 Andrew Gissing 指出:「人們通常待到看見煙霧方肯離開,但其實為時已晚。他們被困屋內,房子卻抵禦不住山火。即使冒險逃生,亦可能會被燒傷。」

若不能憑藉既有本能,求生時又該信甚麼?James Goff 認為,天災時的求生關鍵,在於預先計劃。「若你早知該做甚麼,並早點開始行動,多數都能在海嘯死裡逃生。雖然過程可能有點驚險。」John Leach 也認同先準備的必要。他提醒:「你要練習再練習,直至求生技能變成本能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