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因掣肘而來。編輯不下死線,作者不會交稿;客戶不提要求,設計師不會動筆;廣電總局不是要開拍前審批,電影編劇根本不會寫好一份完整的劇本。人類在局限下會把機會和欲望極大化,這是今天的事,也是過去的事。
電影「編寫美好時光」(Their Finest)發生在戰亂年代。二戰時期,德軍瘋狂轟炸倫敦,英國資訊局為提升士氣和振奮人心,推出一系列政治宣傳電影,歌頌英國人勇武抗戰的事跡。那年代拍電影,面對的困難是災難性的,卻也跟現代情況有著某種共鳴:資訊局挑題目,人家說要拍盟軍營救,你就得寫盟軍營救;國防部審批劇本,說你寫的誤導觀眾,傷害民族感情(劇本寫的其實只是一隻漁船引擎壞了,而在官方角度英國造的永遠不會壞),你就需要更改劇本,引擎其實只是被水草纏著;制片商說需要拉攏美國人支持,這是一部「合拍片」,硬塞一個完全不會演戲的美國士兵來參與演出,你就要硬加一個角色,並盡量把對白寫得簡單,白痴也懂演;製片廠因轟炸而停電,台前幕後被倒塌下來的道具弄傷,沒資源再拍了,你就得單槍匹馬臨場改劇本,天昏地暗都要把故事說完……
對每一個編劇來說,自己所寫的能夠被拍出來,那已經是最幸福的事。正如戰火時期,男丁都被派到前線打仗,女性社會地位得以抬頭,那也是戰火連天之下的一種機會。當戰事結束,還要生怕會打回原形,只能回到廚房裡做菜打掃。資訊局因為想增加電影中的女性觀點,邀請了原本從事廣告文案的女主角進編劇小組,無視天上飛過的轟炸機,日以繼夜地瘋狂寫劇本。於是女主角墮進了男權主導的電影製作遊戲,從電影公司老闆到幕前演員,當看見她拿著本子站在片場,便會下意識地吩咐她沖一杯茶來,以為她是一個茶水阿姐。然而這不純粹是一部女權崛起的電影,它其實是一部愛情片,猛火轟炸下,它的氣質是安靜又帶點小清新的。女主角在職場開始得到重視,找到自己站在社會的所屬位置時,也對愛情有新的追求。儘管她是一個已婚女人,或自以為結了婚(根本沒有真正註冊),她仍無可奈何地喜歡上帶自己入行的編劇才子。每一次拍電影都是無盡的錯過和後悔,而這雙幕後男女,卻願意把握共渡的每一刻時光。劇情乍看有點狗血套路,卻正如邱吉爾的戰後名言所道:It was their finest hour. 編寫大銀幕上的美好時光,也編寫了大銀幕後的美好時光。
說不上非常愛這部電影,認為導演處理有點兒抽離,故事有點公式化,然而它仍不失為一部賞心悅目的佳作,特別是 Christopher Nolan 的宇宙無敵橫空鉅著「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最近上映,「編寫美好時光」提供了另一個在同一戰爭時代中(「編」也有提到鄧寇克大行動,同樣是拍電影版),槍林彈雨浩氣長存之外,比較私密、比較小清新、比較小情小趣的浪漫角度。無論是男女主角的演出(特別是 Bill Nighy 的國寶級演技在這種英式喜劇簡直是游刃有餘),抑或對 40 年代英國的美術重塑都很具誠意。特別喜歡一幕,男女主角在德文郡海邊,討論人們為何喜歡電影,那是因為電影故事都有結構,有形狀,有目的。電影世界裡,所有不幸的事情之所以發生,都是為引導你往某一個方向,凡事發生總有它的意義。而現實嘛,絕不長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