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大國:人工智能如虎添翼

A+A-

中國是舉世公認的「監控大國」,政府可以高度監視每個人的一舉一動,甚至超過奧威爾小說的想像。隨著科技進步,中國政府目前已研發出可以「預防罪案」的監控系統。

總部設在廣州的臉部辨識科技公司 Cloud Walk 聲稱,他們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犯罪發生之前鑑定及分析出嫌疑人,有效預防恐怖襲擊。系統會使用個人日常行動的資料來評估其參與犯罪的概率,如果電腦分析得出的結果是高風險,系統便會向公安發出警報,以便公安採取相應行動。

Cloud Walk 的發言人向金融時報表示,中國公安正使用大數據的評估系統,根據他們的活動內容及範圍來甄別可疑人等。如果有人經常在交通樞紐出沒,或者在可疑地點如刀鋪、五金鋪等流連,電腦對其風險評估會相應調高。

眾所周知,中國政府一貫注重收集個人資料以監控國民:無論是針對犯罪,還是政治敏感活動等。目前中國有超過 1.76 億個監控鏡頭,手機、網絡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皆有助於擴大政府的監控效應。譬如臉部辨識的技術,現在已經廣泛用於監管亂過馬路。Cloud Walk 正在研發的這套預防犯罪系統,連結了中國 50 個城市及省區的公安數據,除了臉部辨識之外,還包括了步態分析,可從監控鏡頭拍攝的影像中,偵查個別「可疑」的行為模式,例如從一節車廂內偵查出小偷。

除了跟蹤罪犯的犯罪紀錄,Cloud Walk 將在高風險的地點投放有關技術。發言人稱,購買廚房用具並不會構成風險,但如果加上麻袋和鐵鎚,其風險評估就會升高。

目前中國還有一種「個人化再度識別」(personal re-identification)技術,研發該技術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冷彪說,這種技術可以用來在不同地點環境、不同衣著打扮的情況下鑑定目標人物,譬如有人在某地來回走動,行跡可疑,或戴上口罩的話,就會引起系統注意;還可以在大範圍內確定目標人物的行蹤。

各國大城市使用防止犯罪的辨識技術不乏前例,譬如美國洛杉磯和意大利米蘭等。但由於中國政府的司法系統欠缺分權和制衡,擁有相關高科技格外引人疑問和關注。有北京律師認為,雖然中國並沒有法律容許執法機構就未發生的罪案起訴嫌疑人,但在現實中,若被智能系統辨識為嫌疑人,很有可能遭到檢控。而且,基於中國的司法制度,絕大多數的錯判和冤判,幾乎沒有機會撤銷原判。科技不僅容易遭到濫用,或許還會變成另一種加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