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共享真租賃:中國的共享泡沫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內地共享經濟崛起,充電寶紙巾床位諸如此類……在內地人眼中似乎任何商品服務 ── 甚至香港小一學位均可共享。一時之間市場充斥著大量所謂「共享」企業,然而當中真正達至「共享」理念的少之又少,大多是傳統行業借共享之名搶灘,借屍還魂。

最初共享經濟的經營模式,參考 Uber 一類公司,提供平台予擁有閒置資源(汽車)的車主與乘客自由交易。其最大特徵,是活用社會現有分散及閒置的資源。Uber 並非真正提供服務的供應商,而是旗下無數的資源擁有者;顧客付錢買的也只是暫時使用權,而非所有權。不過,不少內地初創對「共享經濟」有另類理解,認為經高科技包裝的租賃服務,便是共享。以下是其中 7 個例子:

1. 共享單車(單車租賃服務)

杭州的土豪金共享單車。令人不禁懷疑,「共享」意在節約資源,還是奢侈的一個新方式? 圖片來源:微信上的中國 @ Facebook

共享單車在內地紅了幾個月,早前登陸香港,市民若有需要,只需打開相關手機軟件,尋找及解鎖附近的「共享單車」,即可出行,到達目的地後再支清租金。由於只需少量人力管理,費用比一般單車租賃便宜。內地最典型的例子有摩拜單車

自共享單車興起,北京、上海等地突然單車氾濫,被毀壞、隨處丟棄、甚至私有化,阻街兼影響市容。而據中國環球電視網報道,共享單車估計會造成未來 30 萬噸廢金屬。顯然,它不單沒有活用閒置物品和空間,而是徒增已有資源。加上不少使用者租車當「買車」,有租無還,這種服務恐怕與真正的「共享」相距甚遠。

2. 共享衣物 (衣物租賃服務)

圖片來源:多啦衣夢官方網站。

多啦衣夢,「中國最大的時裝共享平台」,擁有超過 50 萬件衣物可供共享,每件價值介乎 600 至 1,000 人民幣,會員每月交 299 人民幣,可無上限租借衣服。創辦人梁亮表示,他們今年 3 月獲得 9,300 萬人民幣投資,另外又設有私家洗衣工廠,確保衣物每次「分享」出去前已清洗乾淨。不過這種模式,其實無疑於興起多年的衣物租賃網站,例如美國的 Rent the Runway,香港的 Yeechoo 等等,標榜為需要出席隆重活動的女性,提供高價洋裝租賃服務。

3. 共享紙巾(街頭廣告紙巾)

大概是所有共享服務中最弔詭的一種。廣東中山出現的共享紙巾機「ZHO」,用戶關注其微信帳號,並用手機掃描 QR Code,便可免費領取紙巾,現時共享紙巾機遍及當地 400 多間餐廳、店舖、醫院等。如此看來,免費即共享? 據指,「共享紙巾」實際靠派紙巾所賺的微信關注數量牟利,藉人流推廣其他銷售業務及增加廣告收益。

4. 共享籃球(運動器材租賃服務)

圖片來源:路透社

名為「豬了個球」的北京共享籃球,讓市民以 1 元人民幣租用籃球 1 小時。市民只需掃描共享籃球電子櫃上的 QR Code,便可租用籃球。創辦人徐敏強調項目著重公益,希望藉共享籃球方便「全國 5,000 萬籃球愛好者」。「豬了個球」已為這種共享模式申請專利,今年 5 月該公司獲得 1.1 億投資額,並計劃將共享籃球推廣至全國多地。

5. 共享睡眠艙(太空艙酒店)

圖片來源:路透社

內地民間智慧提倡午睡有益身心,北京早前就有初創公司「享睡空間」,以共享為名在中關村引入太空艙,半小時收費 6 至 10 人民幣不等,顧客只需用手機掃描 QR Code 便可進入包冷氣、閱讀燈的太空艙午睡。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經濟學家梁海明直言,儘管標榜為共享經濟,實質運作與時鐘酒店無異,甚至等同日本的膠囊酒店。日前,當局因擔心無需登記身份的睡眠艙會成為逃犯藏匿之地,下令暫時停止經營。

6. 共享洗衣機(自助洗衣店)

上海浦東近日出現「共享洗衣機」,私人機構在路邊放置洗衣機及乾衣機予市民「共享」,洗衣每次 20 至 40 人民幣不等,乾衣收費 10 元。可惜因大眾普遍顧慮衛生問題,「共享洗衣機」推出而來乏人問津。

除了內地,近年「共享」之風已逐漸蔓延各地,假共享之名,以租賃為實。其實善用租賃服務,避免浪費亦非不值鼓勵。但若沉溺於假的「共享」概念,誤以為你的就是我的,濫用資源,甚至肆意破壞,反而會助長浪費,違背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