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關掉手機提示一整天嗎?

A+A-
你敢不敢關上手機提示? 圖片來源:路透社

科技先是為我們帶來手機,然後是手機提示,將資訊和短訊不分時候地送上門。震動提示總是令我們不自覺分心,放下手上的工作查看手機,日復一日地培養慣性,結果,90% 人罹患幻覺震動症候群(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平白無事都錯覺手機震動。有研究就請受驗者關掉手機提示一整天,且看 24 小時拒絕手機提示打擾有何效果

西班牙電信 Telefónica 的研究員 Martin Pielot,與美國卡尼基美隆大學人機互動學院的 Luz Rello 合作,請來 30 名受驗者參與「請勿打擾」挑戰。實驗時長原定為一個星期,結果因時間過長,無人願意參與,才縮短成 24 小時。雖然如此,24 小時的「無手機提示」體驗影響仍然深遠。

實驗期間,受驗者須關掉所有手機程式的提示,包括 Whatsapp、電郵、短訊等等,但可隨時查看手機,對此受驗者反應兩極。有參與者表示實驗令他們減少分心,適度 disconnect 有助專注於工作:「感覺很美妙,我覺得被解放了。」;但同時也有人覺得關掉提示令他們提心吊膽:「我只能一整天開著手機熒幕免得錯過訊息。」事實上,過半參與者都因此需要頻繁地看手機。不過,一天過去,捨不得「無手機提示」帶來的清靜的也大有人在,部分人甚至表示未來會多用「請勿打擾」功能,在需要時隔絕外界騷擾。實驗於 2 年前進行,直到今天,近半當年的參與者仍維持使用「請勿打擾」功能這個習慣,其中一人說:「我按照原定目標,只留下部分重要短訊的手機提示,其他如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的一律禁止。」

實驗的影響不論,結果都反映手機提示陷我們於兩難,一方面它為我們搭通連接外界的橋樑,另一方面卻降低我們的工作質素和效率。美國演員 Aziz Ansari 大概對此深以為然,所以才公開刪除手機上所有可上網的程式:「每次你打開 Instagram、紐約時報等手機程式,看看有沒有更新,在乎的其實都不是內容。你想看的只是『新的東西』。你上癮了,無法自控,唯一的抵抗方法就是脫離那個演算式,刪除所有相關的程式……我也這樣做了。現在我開始看書,比起上網閱讀讀後即忘,這感覺好太多了。」

要戒掉手機癮,除了像 Aziz Ansari 一般斬草除根,行為設計師(behavior designer)Max Ogle 也曾撰文推介另一脫癮好方法,就是讓手機不再便攜。我們隨身攜帶手機,即使回到家裡,上廁所、看電視、床上小憩都機不離身,變相加強手機癮。Ogle 建議我們在家時將手機放於固定位置,使其變得如固網電話一樣,需要時才過去使用,持之以恆,有助戒斷無聊時碌手機的習慣。

智能手機出現還不過十年,我們手機癮尚且嚴重如斯,若不設法調節,隨著科技成熟,恐怕未來人機之間的主次關係還未可知。你又準備好進入「請勿打擾」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