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療效

A+A-
番紅花:古埃及壯陽藥。

古今中外均有以花入藥的傳統。古埃及人以番紅花壯陽及治療胃痛,印度以蜂蜜和乾花外敷腳傷,歐洲人使用洋甘菊療神養胃,更不用提中國人向有服食草藥的醫方。美國傳粉生態學家 Stephen Buchmann 在「花,如何改變世界」(The Reason For Flowers)一書詳述花與醫療的關係,提到植物療效之餘,亦主張人類「療癒」花卉,在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當代,拯救花草於滅絕邊緣。

關於花的療效,古來已有不少記載,西方有古羅馬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所著「博物誌」(Naturalis Historia),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的觀賞植物」(A Garden of Pleasant Flowers)、「藥草與植物通史」(The Herbal, or General History of Plants)、「藥用植物」(Botanicum officinale)、「神奇藥草」(A Curious Herbal);東方則有豐富中醫傳統,「漢方」最著名者當數「本草綱目」,又有「本草綱目拾遺」、「飲膳正要」、「醫林集要」等古醫學典籍流傳,當中均有論及花藥功效。

美國傳粉生態學家 Stephen Buchmann 著作「花,如何改變世界」詳述花卉如何從科學、文藝、醫療等方面影響人類歷史進程。

中外傳統上有不少著名花藥,例如番紅花於古埃及是春藥原料,到古希臘羅馬則成為退燒藥;丁香富含丁香油酚(eugenol),可作抗生素用,亦能醫治牙痛;中國流行花茶,有助治療心絞痛、高血壓、乙型糖尿、發燒、感冒等;產自非洲的金盞花有消炎、鎮靜、殺菌之效,亦含雌激素可紓緩經痛;罌粟作為止痛劑更是早於史前便出現,由鴉片罌粟花(papaver somniferum)子房所結種囊提煉而來。

蜂蜜療效向來備受重視,雖然並非由花本身製造,而是經由蜂類加工而成,但花絕對應記一功。古埃及和古希臘以蜂蜜外敷創傷,馬雅人則用於治療白內障、協助順產。蜂蜜酸鹼值低,所含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有殺菌功效,外敷於刺傷及二、三級燒傷創口,有助促進癒合及淡化疤痕,有醫療企業便研發出含有紐西蘭麥蘆卡蜂蜜(Manuka honey)的滅菌膠布,而含蜂蜜敷料效果亦能媲美傳統含銀敷料。

花卉作為景觀亦有療效。研究發現,醫院病房若有插花,或窗外望得見花草樹木,病者普遍康復得較快,併發症亦較少。美國建築學教授 Roger Ulrich 曾著論文「窗外景觀可能影響術後康復」(View through a Window May Influence Recovery from Surgery),比較兩組病人術後情況發現,從病房窗外眺望到樹木或草坪的一組,相比只能看到磚牆的一組,不但住院期較短、較少表達不滿,亦較不需要中強程度的止痛劑。

花香亦能平息焦慮,改善情緒。吸入花卉的揮發物,將會減少交感神經活動 —— 決定所謂「戰或逃」(Fight or Flight)的反應 —— 從而降低血壓。實驗顯示,人類吸取玫瑰香氣,能夠降低交感神經活動 4 成,腎上腺素分泌量亦減 3 成。普遍認為,花卉釋出的化學物類似抗焦慮藥物二氮平(diazepam),有抗恐慌以及鎮靜作用,不過說法仍然有待生物學家研究。

研究發現,醫院病房若有插花,或窗外望得見花草樹木,則病者普遍康復得較快,併發症亦較少。

花香影響心情,並非毫無根據。人類不論經歷何種心情,都會透過表皮腺體(epidermal gland)分泌相應的化學物,空氣因而充滿情緒殘留的訊息化合物。有說法指,人類只要嗅聞空氣中的情緒訊息,潛意識會自行呼應,繼而影響心情。另有研究表明,當接觸到柑橘氣味或玫瑰精油,壓力荷爾蒙將會降低,而花香比起人造香氣,更能令人聯想到「享受」。所謂「健康空氣」應是「有花香的空氣」。

花治癒人,人卻為花帶來災難。書中指出,現時世上有 25 萬種已知開花植物,而連同未命名及未知品種,數量可能高達 50 萬種。花卉最多元的產地位於熱帶雨林,平均每畝就有 750 種樹木及 1,500 種開花植物共棲。然而今時逐日消失 20 萬畝雨林,隨時不出百年完全絕跡;有估計指全球現有 90 種開花植物滅絕,現存 25 萬種之中,亦有 68.8% 瀕臨絕種或受生存威脅。無花的世界,不只是花卉的悲劇,更是人類的災難。有說人是「親生命」(biophilia)物種,天性渴望親近自然,脫離自然即使能夠生存亦難以快樂。保育環境刻不容緩,否則若干年後,「人類紀」將變成「只有人類的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