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方法助孩子建立金錢觀

A+A-

如果你問一名小孩,你的錢是怎樣來呢?孩子會說:「爸媽給的。」若問爸媽的錢是怎樣來?那就會答:「工作。」當問到為何你不需要工作就有錢?孩子恐怕就會愣住了。但跟子女談錢,是否太早太市儈?

投資公司普信集團的調查顯示,家長若能每週一次與子女談及錢的話題,有助孩子學會如何儲蓄或運用金錢,亦能避免養成物質主義。若你不想子女成為守財奴或大花筒,不妨參考以下建議,及早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1. 學習分配資金

電子交易工具普及,金錢毋須以實體形式顯現;孩子見到父母碌卡拍卡拍手機簽名,難以明白金錢的價值,以為錢是「長拍長有」。因此,可以從金錢的形式入手,把給孩子的零用錢分成發放、儲蓄、支出三分。四分之一分別置於發放及儲蓄、一半用於支出。發放區的零用錢,則讓孩子自行決定如何分配。當支出的部分用盡,則要考慮是否使用發放區的金錢,抑或儲下作將來使用,令一切可以衡量。

2. 培養價值觀念

當然,為儲蓄而儲蓄,未必有效建立金錢觀念,故儲蓄同時亦可指導孩子,如何運用儲下的金錢消費。如孩子有想買的東西,嘗試以日數、週數等單位協助他們計算,需要存多久才能買到。由此,兒童能明白貨物被打上的數字並非只是一串數字,而是代表其價值,數字愈大,價值愈大,所需的儲蓄時間則更長。一旦訂立計劃,孩子也預見:只要跟隨計劃,目標將會有達成的一天。

訂立購物計劃,讓孩子也可以明白只要好好跟隨計劃,就會有達成的一天。

3. 獎勵式補貼、學會選擇

另外,家長亦可在生日、取得好成績等情況下作適當補貼。但資助的用途不能毫無目標,否則可能令孩子揮霍,故資助須用於其購物計劃上。例如,當孩子有兩項購物目標,每項需花費 50 元,他手上的金額則只有 30 元;家長可考慮額外補貼 20 元,並讓孩子決定購買甚麼。藉此,一來可令他們明白自己擁有的金錢有限,必須作抉擇,二來可以思考甚麼是自己最想要的。

4. 體驗工作,付出帶來收獲

目前為止,談及的都是家長給予金錢,若要讓孩子知道實際上如何取得金錢,家長可以提供一些「工作機會」給他們。工作範圍最好不涉及家務,因為家務應是家庭成員的義務,而非工作。這些工作可以是當跑腿之類。這些「工作機會」使之體會金錢與工作的關係:只要他們願意付出,可以取得收穫,亦同時明白父母給予的零用錢是額外的禮物,應加以珍惜。

最後請注意,不要讓孩子預支零用錢。預支從來不在他們的儲蓄與購物計劃中,一旦給予預支,等於破壞計劃。並且,如果他們遺失金錢,請勿作出補償。既然孩子沒有為他們的「資產」投保,自己不慎遺失,家長又何需額外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