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成疾的日本學童

A+A-

近年社會漸多談及「睡眠負債」—— 長期睡眠不足,週末多睡半天也補不來,結果「睡眠」愈欠愈多,最終損害身心。惟現時在日本,就連青少年甚至小學生都有此「欠債」問題。神戶市「兒童睡眠及發展醫療中心」一年接獲 4,000 名孩子求診,個案從睡眠紊亂到無法上學也有,嚴重者更需入院治療。大部分人幼時偶爾睡眠不足,及後逐漸惡化,在本人及父母察覺前,便已積「累」成疾

熊本大學榮譽教授三池輝久為該中心創辦人之一,他指出,嬰幼期是發展大腦及體格基礎的階段,在這時期若是睡眠不足,令荷爾蒙分泌不夠,將妨礙大腦及身體發育。他更警告:「持續慢性睡眠不足,可能會由『體內時鐘』混亂及大腦機能減低的情況,演變成『小兒慢性疲勞症候群』。」屆時會出現頭痛、腹痛及焦躁等自律神經毛病,記憶力及判斷力下降,全身感到十分疲倦,無法集中精神,學業隨之退步。

中心針對 100 名住院患者進行調查,發現逾半數個案的患病主因,是課餘的「加班」行為。近年校隊練習及補習時間逐漸伸延至清早及深夜,令孩子容易睡眠不足。15 歲的小愛(アイ,音譯)就是其中之一。她小學時性格活潑,是籃球隊主力,升中後卻常感暈眩及胃痛,某天更突然起不了床,母親怎麼叫她也沒有反應,待身體能動起來已遲到了個多小時,自此她屢屢因遲到而遭白眼。「聽到別人的嘲諷,心裡很難受。」她無奈道:「我不是不想上學,只是身體不受控制。」

快到晚上 9 時,不少學生仍在補習社上課。回家梳洗後若再複習一下,往往遲至半夜才睡覺。圖片來源:点睛塾/Facebook

小愛四出求診以後,才被確診為睡眠障礙,起因則是她為應付補習及訓練而削減的睡眠。其實從小學高年班起,她已有慢性睡眠不足,晚上 11 時入睡、翌日 7 時起來。初中入讀補習班後,她遲至 12 時才睡,又為了球隊訓練,提早到 6 時起床。每天只睡 6 小時之下,終把身體拖垮。幸而,她在中心留院的兩個半月期間,通過「光照治療」及正規的運動與飲食,調整睡眠節奏,兩年內逐漸康復並重新上學。

當醫學界著力於治療,教育界則是致力於預防。以大阪府堺市的三原台地區為例,區內的幼稚園、托兒所、中小學校、家長教師會等組織聯同專治睡眠障礙的醫生,促成「推動地方睡眠教育委員會」。該會在區內定立每週一天的「無課外活動日」,減輕孩子們的負擔,並呼籲將每月的 10 號定為「早睡日」,讓學校減少功課量,令孩子們得以在晚上 9 時前入睡。

堺市教育委員會成員木田哲生表示,現階段的睡眠紊亂,其實在上一個成長階段會有先兆,上述的活動則是為了盡早向孩子提供支援。其成效亦甚為顯著 —— 在區內經常請假的中小學生當中,32% 的睡眠及上學情況有所改善,認同自己「擁有長處」的比例,亦在 1 年內增加,反映許多學生多了自信。這種「睡眠教育」現推廣至福井縣若狹町及青森縣三戶市等地,但三池醫生提醒:「孩子的睡眠負債問題,其實是被我們大人逼出來的。」師長若不改變觀念,教子女如何平衡生活,孩子早晚會被「債務」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