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浪有經濟學,也有哲學意涵?美國加州大學哲學教授 Aaron James 新作 Surfing With Sartre 便從衝浪參照哲學,順便拉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下水,隔空辯論「知識、自由、自主、流動、快樂社會、自然與人生意義」等歷史大哉問。
哲學是思維活動,滑浪則是身體運動,兩者看似毫不相干,哲學教授暨衝浪客 Aaron James 卻從水上運動悟出關於「工作未來、地球乃至人類文明」的學問。就衝浪的哲學意涵,Aaron James 認為在於衝浪必須滿足 3 個條件:
一、因應一個轉變中的自然現象自我調節;
二、令身體適應浪潮的動力;
三、調整本身就是目的。
所謂「調節適應」(adaptive attunement)不止是衝浪的原則,更可應用於哲學命題的思辯,例如自由意志。Aaron James 指出沙特曾以滑雪比喻自由意志:雪地柔軟,滑雪的人將意志施加於地上,痕跡約略可見。對沙特而言,自由等於施行意志,而在命定的物理世界,不容個人意志留痕:如果不能作出其他選擇,就稱不上自由。
沙特曾考慮代之以「水上滑行」的比喻,如此則更切合他對外界限制(水過不留浪痕)的理解,但因本人不諳衝浪,與此失諸交臂。不過 Aaron James 表示,假如沙特懂得衝浪,可能會對自由意志有另一番見解。衝浪客所理解的自由,並非將意志施加於世上,而是「超越意志,接納行為意欲與外界限制的雙向交換」。隨遇而安,放棄刻意操縱,感受「不受控的效能」(efficacy without control),才是自由。
以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的「密室人」為例。鎖在密室之中,即使該人不知自己被關亦無意願外出,根據沙特,他也並不自由;而 Aaron James 所說的自由,不全是「不受限制」(freedom from),更多是「意願自由」(freedom to)。對於 Aaron James,沙特式的絕對自由並無必要:「人可以被需求驅使,順應世界潮流,同時又覺自由。」
調節適應的態度不止可用於抽象思考,更是處世哲學,甚至能夠拯救世界。Aaron James 表示,衝浪客的啟示在於「輕鬆面對、接納、堅持;專注而維持餘暇;不比較而要混合。」衝浪客懂得放鬆與享受當下,雖有工作但絕不是工作狂,而現今世界的問題在於「工作過量」:過分剝削地球資源、排放太多廢氣垃圾,造成全球暖化、生態失衡,衝浪客作為悠閒娛樂的象徵,正好是一項及時的「公民美德」,有助紓緩眾多社會問題:「假如標準工時每週只有 20 小時,氣候災難肯定沒有那麼嚴重。」
像衝浪客「娛樂」而非「充電」,少一點工作而多一點休憩,有助擺脫經濟勞動對個人身份的扭曲,甚至對社會有利。一切事情既來之則安之、一週 20 小時標準工時、摒棄辛勤工作的清教徒道德,驟聽似乎異想天開,然而 Aaron James 對此甚為樂觀:「暫時是烏托邦奇想 —— 一如現今的人道工作環境曾經也是痴人說夢。但哲學的好處正正在於思索可能,以超越日常政治的目光展望未來。」或者正如 Aaron James 所言,衝浪客並不以思考著稱,但他們可能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