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值得勝出選舉,但可以做得更好?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默克爾因 2015 年接收大量難民的政策,有些人標籤她為「左膠」,殊不知默克爾所代表的基民盟(CDU)屬中間偏右政黨。道聽途說者,還以為默克爾在難民政策進退失據,勢必大失民心。臨近選舉日,民調顯示基民盟支持度仍領先對手社民黨(SDP)近 15%,連同電視辯論的表現,默克爾帶領基民盟再度勝出大選近乎毋庸置疑。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以「為何默克爾值得贏得德國選舉」為題,闡述一項項默克爾領導德國創下的驕人政績,如何成為默克爾的連任資本,同時痛陳其不足之處,寄望她能領導德國更上一層樓。

自 2005 年默克爾上任以來,德國失業率由 11.2% 下降至 3.8%,即使經歷了環球金融危機,失業率依然拾級而下;工資上漲,消費者信心亦處於高位。她提供了穩定和非意識形態的領導,而德國社會亦趨開放,例如即使默克爾本人反對同性婚姻,她仍讓議會和自己政黨自由投票。

在國際層面上,德國是歐洲解決歐元危機及中東北非難民不可或缺的一員,在國內她則要極力說服德國人承擔大國責任。從歐洲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制裁,到巴黎氣候協議,默克爾均以沉著和知情的姿態周旋各國。默克爾答應承擔北約的防禦經費,便佔了國家 GDP 的 2%。皮尤調查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年中進行的調查訪問了 37 個國家,對於德、中、俄、美四國領袖,只有默克爾的信任度是大於不信任度。

2005 年的大選中,社民黨與基民盟平分秋色,雙方陣營均難以達到多數執政,最終兩派達成協議,由默克爾出任總理,但社民黨擔任多個內閣要職,組成「左右大聯盟」聯合政府。默克爾承繼了上屆政府的勞工市場改革,包括減稅和削減失業者福利,讓德國工人更具競爭力。雖然德國仍擁有全球第二老的人口比例,但嬰兒潮出生的人仍大多在勞動年齡,國家仍處於黃金時期。新興經濟體,如中國等,仍未能具備德國所能生產的品質,例如豪華房車之類。

可是,「經濟學人」同時指出,這些有利因素沒有一個是永久的,默克爾浪費了可以為未來做好準備的機會。她執著於財政平衡,以致投資太少。2012 年以來,德國基礎設施的淨值已經下降。自 2010 年以來,國家的寬頻速度從第 12 位下降到第 29 位。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電動車等新興產業發展不足。國家經濟支柱之一的汽車製造商不思進取,甚至爆出虛假碳排放測試醜聞

默克爾任內把退休年齡調低至 63 歲,與應對人口老化的方向背道而馳。她又為 1992 年前曾經照顧子女的婦女,追補「母親退休金」。「經濟學人」認為,這是為富裕的一代錦上添花,卻忽略了現時在德國落後的一群。

默克爾高明的政治手腕,其一是懂得左右逢源,可謂是德國的「中間女超人」。同時,默克爾能審時度勢,迅速作出重大決定,但又傾向迴避決定的負面後果。例如在 2011 年福島核事故後,她果斷決定廢核。可是突然廢核反過來讓德國更對燃煤的需求大增,增加了碳排放。另外,在接收敍利亞難民時立即獲得掌聲,但其後的融合工作則交由財政緊拙的州政府自行料理。

德國去年的預算盈餘達 260 億歐元(約 2444 億港元)。在「經濟學人」看來,這可用於增加投資人力和實體資本。默克爾於下一屆可完成更多的任務,聯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實現歐元區改革。「經濟學人」表示,成功與否部分取決於與誰組成政治聯盟 —— 相比延續與社民黨的合作,與主張自由市場的自由民主黨和綠黨合作,默克爾或有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