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尋找日常的日常

A+A-
動畫「K-ON!輕音部」劇照。

2000 年代初,日本動畫開始興起一股名叫「日常系」或者「空氣系」的熱潮。格鬥動漫要打倒敵人,運動動漫要勝出比賽,就連美食動漫也要煮出全場最好味的菜式。但「日常系」就是沒有目的,簡而言之,這體裁就是表現出日常生活感,故事內容多數沒有甚麼主線,甚至只是角色間的閒話家常,打打鬧鬧就完一話。

「日常系」動漫,多數看都說不出個所以來,因為就「日常」嘛。「K-On!」美其名一堆女高中生組樂團,但事實上在活動室閒聊多練習少,亦沒有運動系那種「打入全國大賽」的目的,嘻嘻哈哈又一話。「Lucky Star」連課外活動的口實都沒有,一群人搞一堆無厘頭的笑話。「日常系」主題就是日常,就是自然平常的生活。

但詭異的是到底「日常」是甚麼,其實很難說得清。尤其「日常」所意指的普遍性和尋常性,理應是不辯自明的東西。就如把麵包放到潮濕的角落會發霉一樣,「日常」這種東西,因為自然會發生,才被喚做日常。但當叫你用 300 字寫出何為「日常」,你就前思後想,無法下筆。你每秒鐘都在呼吸空氣,空氣是甚麼味道你說得出來?

「日常系」的目的並非表現出「既有日常」,而是重構「應有日常」。觀眾並非在觀看過程中,透過視覺媒體重複自己的日常生活,而是尋找普遍性的感覺。說穿了,「日常系」根本一點都不「日常」。「玉子市場」裡的商店街看似很溫馨,感覺上是日本典型充滿人情味的緊密社區。但實際上這種商店街式的社區現在已經很罕有,少子高齡化加上地區人口下降,昭和式的商店街社區買少見少。這代表「玉子市場」中的「日常」,其實都不是大多數日本人經驗中的日常。

2005 年大收旺場的電影「三丁目的夕陽」,故事背景是 1958 年的東京下町,描寫平民百姓的生活。一套講述昭和日常的電影,與「日常系」爆發增長的千禧年背境作對讀,目的呼之欲出。1958 年是戰後重建剛剛成形,日本經濟起飛的年代。生活雖艱苦,但未來充滿希望 —— 起碼歷史告訴我們,距離金融泡沫爆破還有三十多年。於是,大家都想重新找回那種縱使困難、但溫馨又充滿希望的生活 —— 這就是「日常」的真像。

「日常系」一點都不「日常」,起碼不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日常,反而是我們所渴望的「日常」,或者可以說是一個現代烏托邦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