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哪來的效率?

A+A-
開放日一再延期的柏林布蘭登堡機場。 圖片來源:路透社

說起德國人,似乎都是高效率的佼佼者,實質卻不一定經得起深究:說他們勤勞,他們的低工時冠絕全球;說他們有效率,端看柏林勃蘭登堡機場,2006 年動工時預計 2010 年開張,至今卻連竣工日都遙遙無期;德國鐵路誤點嚴重更是遠近馳名為人詬病已久。那麼德國的效率神話又緣何而來

居德美國作家 Giulia Pines 會告訴你:「所謂德國式效率是假的,它只是扎根於宗教、民族主義和過去幾場大型戰爭帶來的啟示上的神話。」

誠然,德國人擁護成規,紅燈不過路,行車規矩多意外少,但這與效率並無必然關係,因為德國除了有無處不在的死板規矩,還有那架床疊屋的官僚行政程序。德國的文化界人士體會應該尤深,柏林國立歌劇院整修超過 7 年,超時 4 年之餘還超支 1.6 億歐元,今年終於有幸重開,但據講 2018 年又將再度投入整修。漢堡易北愛樂廳(Elbphilharmonie)工期多番延遲,以致一度被視為醜聞,2016 年才在多次追加鉅額工程費下完成。

Pines 認為,「德國人有效率」的傳說,某程度上拜普魯士王國時期的前人所賜。19 世紀國土橫跨德國北部和今日波蘭的普魯士王國,當巴伐利亞沐浴於溫暖氣候和冷啤酒的享受時,北方人終日四處奔波,忙於從乾旱的土地種出農作物。後來促成德國基督新教興起的馬丁‧路德,在著述中進一步放大了德國人勤勞工作、安份守法、擁護權威的形象。此外,當時不少德意志邦國仍然為了邊界主權與法國糾纏不清,而普魯士卻在普法戰爭打敗拿破崙三世,一舉逆轉形勢,建立起德意志帝國。據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Germany 作者 James Hawes 指,此戰使德國人的高效形象堅牢不破:「對 19 世紀早期的英國人而言,德國仍是落後國家,卻能在一夕之間擊潰軍事力量在歐洲首屈一指的法國,在時人看來好比神跡。」世人對德國刮目相看,緊接著的一戰中,德國的戰時宣傳將領袖塑造成無所不知的全能者,塑造德國高人一等的印象。

雖然德國在一戰中敗北,戰火過後加上極嚴苛的制裁,卻能在雪上加霜中迅速復元、東山再起,挑起二戰,同樣教列強嘖嘖稱奇。二戰戰敗後,德國經濟極速復甦更是徹底坐實了其高效名聲。外人只覺她戰敗後元氣大傷,加之分隔國土的高牆拔起,貨幣備受打壓,又遭遇經濟危機,歷劫無數卻能以短時間創造經濟奇蹟(Wirtschaftswunder),復興之快,國人的工作能力必有過人之處吧?德國人形象高大起來了,卻鮮有人數算美國在背後,為了扶植對抗蘇聯的力量向當年西德注入過多少資金。Hawes 形容:「比起歷史,德國式效率更像一個神話。」在為德國製造神話的同時,我們亦為自己製造一個迷思。

休息中的德國打工仔。 圖片來源:Sascha Kohlmann/Flickr

如今,隨著勃蘭登堡機場開放予遊人參觀,外國人也能親身一睹德國人效率意外地低的一面。不過,專門探究德國人特質的作家 Joseph Pearson 認為,德國人無需將這個無限延期的機場引以為恥,相反,它篤破了經年不衰的神話,恰好改正歷史殘留的錯覺,理應表揚之:「它揭露了德國人性立體的一面,反映他們不完全如外國人印象一般刻版。事實上,幾乎每個可以印證德國效率低的例子都讓我非常高興。」

德國的高效並非絕對,正如他們的不苟言笑也非必然,只是外人往往對德式幽默不得要領。厭倦鐵路延誤多的德國人中就流行一句自嘲:「你若想要德國式效率,請去瑞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