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歷久常新」的科技迷信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我們愈是依賴科技,卻愈是不願了解科技。手機相機電腦壞了,沒想要明白問題在哪,就只想立刻解決問題。因此很自然地,我們傾向相信那些道聽途說的便利方法,以求及早重投電子世界的懷抱。可惜的是,部分所謂「建議」其實大錯特錯。盲從的話,輕則徒勞無功,重則報廢燒錢。「紐約時報」近日破解 3 個「歷久常新」的科技迷信

迷信 1 :規格愈高,產品愈好?

不少人每換新手機或電腦,都會直接買頂級型號。與其逐一比較功能和規格,不如多花些錢,買部最快的手機,或選台記憶體及內存最多的電腦,總會耐用一點,高速一點吧?這種想法正中廠商下懷,令它們只按規格高低來定價。其實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執著規格只是浪費時間。因為無論是手機或電腦,「適用」的規格要比「頂級」的規格重要。

以手提電腦為例,除非你要用來處理一些倚重處理器的工作,像剪接影片或為音樂進行編碼,否則你砸大錢買部處理器跑得最快的,也不會事半功倍。挑手機亦同樣,與其在意處理器是否最新,不如留意內置記憶和相機質素。事實上,買電子產品時該看重功效而非規格。如果你是低頭族,那就留意電池;如你要帶電腦出門,電池的壽命和重量就較強大的處理器重要。

迷信 2 :像素愈高,手機照片質素愈好?

近 10 年來,消費者普遍對相機有種迷信,以為像素愈高質素愈高。隨著廠商推出「百萬像素(Megapixel )」相機,情況變本加厲。現時就連店員推銷手機,也總先強調內置鏡頭像素有多高,甚至是手機製造商,也把這作為最大賣點。無可否認,像素固然重要,它代表相機內的感應器有多強,但這是影響相片沖曬的質素,而與相片拍攝的質素無關。

想知道怎樣的相機或鏡頭,才能讓你拍到好照片?你要看的是用家評論,而不是技術規格。最理想的做法,是以你現有的型號或市面流行的,跟你心水的型號直接「格鬥」 —— 在同一環境拍攝同一人事物,比較相片質素。不然,在網上搜尋示範照片比較也可。你亦可多看些關於相機在低光環境下拍攝的評論。但最重要的還是熟習相機的操作,拍照時懂得就不同環境調較功能比一切都有幫助。

迷信 3 :額外保護計劃真是物有所值?

今時今日購買電子產品,供應商總會建議你多付些錢,一併買下第三方的「保護計劃(Protection program)」及「服務計劃(Service plan)」,承諾在往後數年內,你買的產品如有損壞,他們會負責修理或更換。但你往往忽略的是,這些服務大多毫無必要。若你消費時稍為精明一點,甚至能得到更好的選擇。

在很多情況下,這些價格高昂的延長保養服務,是與廠商提供的保養同時執行,這意味著,你可能為已有的保養範圍多付了一倍的錢,所以購買之前,應先看清產品本身的保養細則。此外還要想清楚,你為購額外保養所花的錢,對比產品的本身價值,是否划算?對比之下,你或會發現把額外保養的費用存進銀行,萬一產品壞了,直接拿這筆錢去修理,會比到服務中心排隊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