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不犯罪,全靠有人犯罪的驚慄暴力片?

A+A-
電影「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劇照。

恐怖、暴力、血腥的片種,總在萬聖節時大行其道,直取票房佳績不過,若你以為驚慄片只能在票房上打破常態,未免輕看它的威力了。驚慄電影不僅能嚇得觀眾膽顫心驚、冷汗直冒,甚至能為現實社會降低犯罪率。美國經濟學家 Gordon Dahl 及 Stephano Della Vigna 的分析文章顯示,過去十年,平均每 100 萬人觀看暴力電影,美國全國暴力犯罪案件便下降了 1.2%

據 Dahl 及 Della Vigna 解釋相當直接。當一齣暴力電影上映時,潛在罪犯亦會更易被吸引而進入影院。由是,他們的時間便花在觀影,而非施行暴力。同理,涉及酒精與毒品的襲擊事件亦顯著下降。電影消遣時間的效果,實際預防潛在罪犯犯罪。然而,即使此說成立,潛在罪犯在觀影後一段時間,同樣可破壞社會安寧,只是時間問題。為此,研究人員追查有關電影上映三週後的犯罪率,期間沒有出現犯罪率顯著上升的效應。

電影「死亡無限 LOOP」(2017)劇照。

以上調查結果同時提供一項特別的預防罪案方法。Dahl 及 Della Vigna 建議為潛在的罪犯創提供具吸引力的活動,轉移視線從而減少暴力。以本年美國萬聖節恐怖電影「死亡無限 LOOP(Happy Death Day,台譯「忌日快樂」)」為例,首周末上映期間,吸引共 400 萬人次。換句話說,研究人員估計,只是一個週末,這部電影便間接減少近 1,000 宗襲擊事件。

以活動來減少罪案,且不限於電影。南非政府與開普敦大學展開一項研究,發現年輕人處於不安全的環境中,是導致罪案發生的重要因素。南非大多數暴力罪案均在低收入邊緣社區發生。南非政府解決問題的想法,與兩名經濟學家的見解不謀而合 —— 提供活動,轉移注意力。其對象則為低收入家庭的高危青少年。

該計劃共 156 名青少年參與,他們隨機分配到如常生活的對照組,及由電腦程式協助規劃週末活動的實驗組。該程式向用戶推介安全的消遣方法,並為他們計劃活動行程。調查數據得出,相比對照組,實驗組的青少年於週末參與危險活動的機率降至一半。結果顯示,提供穩定安全的活動,有助減低青少年參與不法活動的可能性。而實驗亦為南非政府帶來啟示:從根本減少犯罪的可能,取代永無止境的打擊犯罪行動。

由此可見,對暴力事件的理解,是減少罪案的重要一環。暴力事件多發生在節日、週末,人們「無所事事」的空閒時間。從生活中通過改變這類處於邊緣狀態的人,能直接減少罪案的發生。即使只是鼓勵他們在假日看一齣電影,已能為其枯燥的生活帶來一點改變。或許下次看血腥暴力恐怖片,並為此驚嚇之餘,可心存慶幸:鄰座那個觀眾,如果沒有入場,不知會做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