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貼來歷:聖詩集鬥香口膠

A+A-
圖片來源:Newtown grafitti/Flickr

關於便利貼的由來,有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化學家的研究經歷。1966 年,Spencer Silver 加入 3M 公司,在公司實驗室任職化學家。Silver 曾於阿利桑那州立大學修讀化學,後於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攻讀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加入 3M 時,正值公司研製新黏貼膠水,上司要求這種黏貼劑要令兩物受壓時能快速黏緊,撕開時又能保持兩物表面不損。

黏貼膠水將兩物相連的原理,簡而言之,就是在液態時,滲入相黏物兩邊的表面,與表面物質的化學結構相連,凝固後,膠水與黏貼物 3 者便會連成一體。但多數膠水令兩物相連後就不能還原,如果要分開兩者,就不免要損壞兩物的表面。

雖然,Silver 帶領團隊研發出新膠水,但新產品黏力很弱,而且再撕開時,膠水層分裂會令兩物的表面也留有污漬,老闆認為沒有甚麼用。真正應用膠水的人是 Silver 的同事 Art Fry。他每逢周日都會參與聖詩歌詠團,時常將紙條夾於聖詩集內作標記,但這些紙條很容易丟失。他用 Silver 的新膠水塗在紙條上,令它們變成穩固書籤,不過重要的聖詩集內卻因此留下了膠水漬。Fry 於是作出改良,令膠水能緊貼於紙條表面,撕走後再不留痕。黏貼便利紙由此而生。

「茶煲雙妹嘜」舞台劇版宣傳照。 圖片來源:broadwayworld

1977 年,便利貼正式發售。最初商品名叫「易貼易撕便條紙(Press ‘n Peel Note)」,但銷售量不佳,時人認為廢紙已經可以作便條用,不必額外花錢買。後來人們透過免費試用,發覺這種便利貼相對方便,銷量才漸漸上升。到現在,便利貼已經是常用文具。據估計,3M 公司每年單是黏貼便條紙便賺約 10 億美元為甚麼這間公司出產的便利貼多數是黃色的?其中一位技術部門高層職員於 2010 年一個訪問時回答:「我們的工作地方是實驗室,我們的工作地方對面也是實驗室。有天,我在走廊看到很多黃色廢紙……所以我們的便條紙就是黃色的。我們問對面實驗室的職員,還有沒有多點廢紙可以給我們?他們回答,你們要的話就自己去買啊。結果我們又買了很多黃色紙回來繼續……這完全是場意外。」

另一個故事,來自 Alan Amron。Amron 聲稱於 1973 年發明便利貼,去年再為爭便利貼的專利權而打官司,後來又撤回申訴。他發明便利貼的故事,實在比膠水漬髒得多。據 Amron 稱,啟發他發明便利貼的東西,是咀嚼過的香口膠。他常以香口膠將便條紙黏在雪櫃門上,後來就想到便利貼的點子,還稱曾將這種新發明介紹給 3M 公司。

便利貼,或許是美國人的光榮。在 1997 年的美國喜劇電影「茶煲雙妹嘜(Romy and Michele’s High School Reunion)」中,主角麗莎為了向舊同學示威,自稱是便利貼的發明者,亂講一大堆化學專用名辭,說自己如何發明新膠水。自此,後人寫書記載便利貼的歷史時,常提起這段電影情節,但並未有提及 Amron 的「香口膠版」故事。

參考書籍

  1. Henry Petroski, The evolution of useful thing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4.
  2. James Ward, Adventures in Stationery: A journey through your pencil case. Great Britain: Profile Books.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