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肢解 —— 從「蛻繭」到無頭女屍(下)

A+A-

上回分析了不同的肢解方式及類型,這次我們就從文獻記載的肢解案例入手,以了解及討論當中的部分理論及概念。

於本年 8 月下旬在丹麥發現的無頭、無四肢女屍,證實為瑞典女記者瓦爾(Kim Wall),而疑犯為當時瓦爾在採訪的對象,丹麥發明家馬德森(Peter Madsen)。到底只剩下軀幹的屍體能告訴調查人員甚麼資訊呢?

於 1999 年,一個被浴簾包裹著的可疑物品於一個棄置場被發現。執法單位到場後打開發現,裡面只有一個人的軀幹及手臂,而頭及下半身全部消失。無論如何搜索,警方都找不到餘下的肢骸。這些已搜獲的部分送去解剖後,發現頭部被利器從 Hyoid bone 及第三節頸椎(3rd cervical vertebrae)分開。而重點是下半身的部分是被兇手從關節接合處完整分離(Disarticulate)。特別是於髖關節(Acetabulofemoral joint),完全看不到任何切痕。整個屍體除了之前提及位於頸部的痕跡外,再沒有任何被切割的痕跡!

請容許我再強調一次,死後肢解(Postmortem dismemberment)一般的用意都只有一個:用作隱藏屍體,及隱藏犯罪證據。於上述案例此舉可能代表兇徒並不只有一個人,而他們設法要隱藏屍體。而其中的手法更是奇特!正常肢解是利用利器(如:刀、鋸等)於骨頭上動刀,因而留下不同類型的切痕,譬如於前文提及過的試切創傷(False start/Hesitation marks)。懂得運用關節令其脫離繼而順利做到肢解效果的,所選用的工具相對地少,一般多以手術刀(Scalpels)為主。法醫人類學家在收到骸骨後要拆骨的其中一個步驟,就屬於這一種。

專家亦嘗試以科技技術 SEM-EDX 及用矽於切口製成了一個模,去了解到底是哪一種利器造成頸部的切痕。前者的科技技術幾乎等於放大了切口的切割痕跡,而後者就能夠讓研究員觀察及量度切口的深度、長度。

總括以上所有分析,調查單位有理由相信,兇徒有一定的解剖學及人體結構知識。而於除了醫學生、醫科專業人士外,調查人員也會把動物屠夫列入疑犯職業的考慮範圍。這項分析對推斷犯案者的犯案手法(Modus operandi)非常有用!

回到瓦爾的案件,就在本週初(10月30日,星期一)馬德森承認是他肢解瓦爾的。他強調瓦爾的死確實是個意外,可是專家鑑定後卻沒有發現瓦爾頭上有任何撞擊或鈍器創傷(Blunt force trauma),亦沒有任何骨折(Fractures)的裂痕。加上,瓦爾的生殖器附近共發現了 14 處刀傷,另有 1 處位於心口。經過調查後,有理由認為馬德森於年輕時亦曾肢解一名日本女子,並將她的頭丟到與發現瓦爾頭顱的同一位置。

到底,兩者是否有關聯?馬德森到現在都沒有就這兩件事回應。丹麥警方以謀殺罪名起訴馬德森,而馬德森亦自願被扣留至11 月 15 號候審。希望瓦爾一案可以快些水落石出!

參考資料

  1. BBC News. 2017, October 07. Journalist Kim Wall’s head found in sea near Copenhagen.
  2. Kennedy, M. 2017, October 30. Police: Danish Inventor Admits to Dismembering Journalist Kim Wall, NPR.
  3. O’Neill, M. 2017, October 13. Did Kim Wall’s accused murderer first kill at 15? News.com.au.
  4. Porta, D. et al. 2015. Dismemberment and disarticulation: A forensic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Forensic and Legal Medicine, 38(2016) 50-57.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