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電梯:女人世界的美妙和聲?

A+A-

扶手電梯最初面世時,有兩種款式。一種由工程師 Charles Seeberger 發明,另一款則為 Jesse Reno 的發明品「斜行梯(Inclined elevator)」。Seeberger 的發明品是由 George A. Wheeler 的發明品「升梯(Elevator)」改良而成,並於 1900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現今扶手電梯的英文字「Escalator」就是由 Seeberger 所創,這個名字曾經也有專利權。

Seeberger 電梯與 Reno 斜梯的外型相似,但 Seeberger 電梯的末端有巨型分隔,指示乘搭者步出樓梯的方向;而 Reno 斜梯的末端則為平臺,平臺邊緣有梳齒,輕輕踏上平臺就能步離電梯。今時今日的扶手電梯兩端都有這種平臺。Reno 電梯曾見於美國著名遊樂場康尼島(Coney Island),遊樂場於 1906 年建築新巨型滑梯,為免玩者要大費氣力爬樓梯,遊樂場公司安裝了 Reno 的發明,令遊客可以乘自動電梯到滑梯的頂端處。後來,紐約 IRT 代理第九大道鐵路在車站安裝共 100 條 Reno 自動電梯,又在 23 街站安裝一條 Seeberger 的電梯。奧的斯公司收購 Reno 的斜梯專利權後,就將兩種電梯合而為一,成為今時今日常見的扶手電梯。

扶手電梯雖由遊樂場搬到其他生活設施內,但依然令人感到欣喜又好玩。倫敦地鐵公司於 1911 年在伯爵宮站安裝首兩條扶手電梯,一上一落。這是當時的大新聞,「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以大篇幅記載此事。有人因覺得扶手電梯很好玩,所以「又上又落,又上又落,直到不再感到好奇和新鮮為止」,記者又特意提醒乘客道:「勿坐梯級上」、「步離電梯,左腳先起」。

巴黎龐比都中心的電梯設於大樓外面。

百貨公司,亦即法國作家左拉所謂的「婦女樂園」,在 20 世紀初時亦漸見扶手電梯。當時電梯廣告稱扶手電梯是「女人世界的美妙和聲」,能將大量客人送到高層,令客人能在店內久留,卻又如慈母般溫柔,如大自然潤物細無聲;升降機則外表刻版沉悶,落伍而且動作粗魯。扶手電梯也被視為「員工福利」,老闆在公司內安裝扶手電梯,令員工不必爬樓梯,是善待員工的表現。扶手電梯在當時的人眼中,是極富有「現代感」的「潮物」,「有型」而親切。到了 1962 年,奧的斯公司出售新款電梯,扶手下面是一層透明玻璃,變得更「有型」,也廣受百貨公司老闆歡迎。

第 2 次世界大戰後,美術新風潮興起,有建築師將扶手電梯化成現代風格建築物的一部分,建成巴黎龐比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建築師特意將扶手電梯築於大樓外面,令外人看到機器不斷送人到樓頂,又令電梯上的人看到樓外的風景。

今日多數扶手電梯都是直梯,在香港,應只會在銅鑼灣一百貨公司內才見得到曲形的扶手電梯。不過,曲形的扶手電梯也不是新發明,Reno 早在 19 世紀末左右,就在倫敦地鐵站安裝過雙螺旋自動梯作試驗,但最終沒有啟用,消逝得無聲無息。為何彎曲的扶手電梯如此罕見呢?電梯生產公司發言人曾如此回答說:「一條扶手曲梯的保養費,與十條直梯保養費的總和差不多。」

參考書籍

  1. Alisa Goetz, ‘Turning point: conveyance and he Paris Exposition of 1900’, Up down across: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sidewalks, Alisa Goetz (ed.), London, New York: Merrell, 2003, p. 47-57.
  2. Julia Wosk, ‘Perspectives on the escalator in photography and art’, Up down across: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sidewalks, Alisa Goetz (ed.), London, New York: Merrell, 2003, p. 14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