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口城市霧霾

A+A-
圖片來源:Center for Genomic Gastronomy

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氣味。如果說倫敦的空氣如泥土芳香的氣味、洛杉磯如漂白水和氯水、亞特蘭大的滲著酒精味,那麼北京呢?「硫磺類的味道,就像臭屁味之類的。」參與盲測的記者 Nicola Twilley 形容 —— 她正品嚐用城市霧霾做出來的蛋白霜

說到霧霾這隱形殺手,觸手不可及似乎有點虛無,打從 1905 年論文 Fog and Smoke 面世讓廣泛人類認識到霧霾的存在至今,似乎仍有人不為所動。難道當真因其無形之過?藝術家主導的印度獨立智庫「基因學美食中心」(Center for Genomic Gastronomy)就實行將無形變成有形,仿造全球各地的霧霾樣本,做成甜品,將其實體化,邀請人們吃一口這名叫空氣污染的糖衣毒藥。

圖片來源:Center for Genomic Gastronomy

中心創辦人 Zack Denfield 最初起意,只因被稱為廚房聖經的 On Food and Cooking 作者 Harold McGee 指導蛋白霜做法時幽的一默:「託蛋白的福,我們可以收割空氣,做成蛋白霜、慕絲、梳乎厘等等。」

Denfield 當時正在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該地空氣污染超標於世衛指引 6 倍之多,「收割霧霾而成的蛋白霜」當即活現於 Denfield 腦海。於是 Denfield 的學生開始嘗試將吸得到的霧霾轉化成能吃的甜品,食譜非常簡單,3 隻蛋白、4 分 3 杯糖,打發時打入城市霧霾,再送進焗爐用攝氏 150 度焗 90 分鐘即可。但由於慕絲中的空氣容易流失,製作蛋白霜時蛋白需即打即焗,難以在室外進行,於是,他們利用紐約的芬蘭文化中心提供的資助,自製霧霾合成器,模擬各地「風土」—— 包括獨有化合物構成、PH值、氣味等等 —— 所產的霧霾。

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學家協助下,他們成功利用不同材料仿造霧霾效果,例如亞硝酸混合硬幣可得棕紅色的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熄滅蠟燭時的黑煙充當煤煙、布魯克林皇后區公路附近收集所得的顆粒物,東拼西湊,泵進蛋白後再配合不同烹調方式魰、整年在南加州陽光普照下的洛杉磯霧霾,就用紫外光線代替。如此炮製,成品固然有點不倫不類,顏色偏離傳統,又黃又啡堪似骯髒的廢氣:「部分化學物明顯地影響蛋白霜的形狀,導致有些裂口,又有些出現氣泡。」乍嚐是白砂糖的甜味,後勁卻充滿廢氣味,有時更會吃得頗為嘔心。

此霧霾蛋白霜最先在世衛一次會議中亮相,其後先後在多地展出,最讓 Twilley 受寵若驚的,是一次豪華美食展中他們竟與手工龍蝦卷和高檔冬甩並排展出,而且他們的霧霾甜品很快被搶食一空。不少人會擔心其食用安全,Twilley 則反問:「你說呼吸霧霾安全嗎?當然不,不過一切視乎分量。」是的,當中大部分添加化學物都不是你可以放心食用的物質,但吃霧霾至少不會比吸霧霾危險。曾經有一名科學家告訴 Twilley,人類的消化系統歷經進化,處理有毒物時,較之呼吸系統要強壯得多:「我們的消化系統可以分解物質,然而呼吸系統除了阻隔部分體積較大的粒子外,基本上是中門大開。」

空氣污染不曾停歇,近日毒霧籠罩印度新德里,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超標 10 倍,竟相等一天抽 44 根煙。Denfield 希望透過製作霧霾蛋白霜,讓人們好好思考每一個呼吸間進入自己體內的物質為何 —— 儘管無人擁有不呼吸的選擇權。他說:「人們覺得他們只有在對待食物時,才有選擇不吃的權利;而我想,也許我們也能擁有選擇呼吸甚麼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