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Sir:慘兮兮的英國經濟

A+A-
財政預算案公佈後,郝爾彬在工黨聚會上發表演說。 圖片來源:路透社

編輯跟我說,收到讀者投訴,說我文章裡盡說英國的好。我回看一下,我不是說到英國去要舉目無親,銀行服務手續麻煩,就是說冬天灰暗日照不足,或英國政府對移民愈加留難,上次更明言英國薪金偏低。大概讀者人生積極美滿,心中有佛所見皆佛,只看到我文章一面唱好,我為讀者感到高興。今天即管試一下寫得悲慘兮兮的,看看效果如何。

行文前一天,英國公佈財政預算案,其中對英國經濟前景的描述,實在很難讓人積極。容我直接引用工黨主席郝爾彬對預算的回應: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revised down. Productivity growth has been revised down. Business investment revised down. People’s wages and living standards revised down.” 四字蔽之:「前景暗淡」。(希望讀者滿意。)

英國政府不得不承認,過往幾年預計的生產力增長並無發生,儘管就業增加了,對經濟增長幫助亦不大。早前我自己才想了一下,到底英國的未來經濟動力主要是甚麼?我們知道美國有資訊科技,德國有工程機械,法國有名牌消費,中國有泡沫山寨,英國有甚麼呢?

對了,是金融服務。遠古有個甚麼「紐倫港傳說」(指紐約、倫敦及香港),光靠炒炒賣賣不事生產過水濕腳,亦可造就三大都市奇跡。但自 10 年前金融海嘯以來,世界對以往任性荒謬的金融業嚴加管制,銀行難以把有毒資產當寶藥賣以謀財,金融服務業不復當年勇。香港作為「紐倫港傳說」之一員,其投資銀行業已遠不如當年興旺,近年亦只靠中國泡沫支撐著。英國金融業連這因素也沒有,脫歐的決定更讓銀行打算撤出英國,雪上加霜,讓人擔心。

今次財政預算,提出增加科研發展等長遠改善生產力的項目,方向正確,不過在今天 Winner takes all 的網絡經濟世界,不知會否太遲。此外財政預算未有回應大學學費的問題,減少學生進修增值投身科研的誘因,或有違發展科研的目標。

至於政府已知經濟增長放緩,卻仍在此時堅持縮減國債,減少逆經濟週期可用於投放發展下一增長產業的彈藥。討論這做法是否明智,既技術又悶蛋,想必會引至左右爭論,膠來膠去,若放到社交媒體去,恐怕我更會被 Block 了,不如就此打住,讓讀者自行定奪。

英國經濟走到這一步,好像有點進退維谷,前景未明。固然英國仍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就算只吃老本,大概還有很多年可以吃,而且社會結構穩定,就算不大幅增長,可見將來大概亦沒甚麼社會動蕩或經濟崩盤的風險。英國是否適合讀者居住,看閣下能否接受一個長期只有百分之一二增長,穩定地慘兮兮的社會。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年屆四十,看著香港在中共治下變得陌生,決定離開,移居英國。閒來把移居雜事,記錄起來,與讀者分享。 離開香港前,曾在學校當過幾年誤人子弟的工作,故以石 sir 作筆名。 筆者並非某大傳媒主管石 sir,只是碰巧同名,特此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