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香港女生為何經常受不好的評價?

A+A-
曾經聽一位女性朋友笑說,香港女生未必是最溫柔的女朋友、最體貼的太太,但至少是一位能夠互相扶持,特別是在事業上一起努力的好伴侶。

不久以前談過台灣和馬來西亞女生的優點,引來不少讀者的各種回應。有些說標籤化,有的說以偏概全,但反過來細想,愛情是很個人化的事,情侶間互相包容,忍讓,確會展現出另一面,這也不與本身的說法有所矛盾。台灣女生溫柔,馬來西亞華人女生持家有道,這不代表香港女生不好。

因為工作,我經常在區內不同的城市走,生活圈裡的香港女生還佔不到一半。對於「港女」這個詞語不太認同,因為在論壇和社交媒體中,已有無數負面的批評,也有無數港男留言的帖子,涼薄、 冷血、偏激的意見數之不盡。倒覺得社會少了一點對香港女生客觀和嚴肅的評論。只要凡有勁爆新聞和製圖,就會引發社會對她們的謾罵。倒在想,為甚麼這麼多香港女生是單身、離婚和經常遇到情場上的人渣。

在香港談戀愛,總不免受大環境的影響。近年香港生活指數有升無減,樓市指數反常地持續上漲,薪金與生活成本不相稱,對時下談戀愛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港女」、「毒男」、「拜金主義」等社會定格詞隨社會經濟形勢的改變而生。非富家子弟出身的男孩子似乎面對前所未有的社會壓力,必須力爭上游,而女孩子在拍拖時亦要格外小心涉及雙方財政的部分,以免被標籤港女。熱戀本來只有不理智的浪漫,但在香港談一場戀愛卻讓人無法閉上眼好好沉醉於熱戀的氛圍。男生在 40 歲前,即使人工沒有 5 萬,選擇還是多得是。反之,香港女生在家長壓力和朋友同儕催逼下,那種 30 歲前嫁不出的心態容易扭曲了她們的愛情觀。

要麼自己拼事業,年薪過百萬,可以選擇男生之餘,又不會被人當港女看待。要麼就要做個小女人,找一個中等收入的男人嫁了。這樣不平等的社會環境,讓不少女生為愛情犯錯,弄垮了自己,忘記了愛情是甚麼。物質只是表徵,背後隱藏著一段關係的基本生活開支和浪漫成本。難道有一種浪漫是,中年情侶頂著 35 度,坐巴士到西貢碼頭漫步,或是無了期地等待一個 40 歲的男人拼事業?這真的要怪香港,而不是針對香港女生或是刻苦的男人,誰都沒有錯。這就說明為甚麼在新加坡,台北,吉隆坡談一場戀愛容易那麼多。如果公司有外派機會,真要感謝公司讓你走出去,男男女女在外地吃著人間美味的煙火,哪有空想著生活的壓力。

不少香港女生比男生更勇於追求理想,在大學畢業後投身工作成為一個普通的 OL 時,我認識過不少女生能夠堅持自己的夢想,落手落腳開設網店或實體店,或者設立皮革工作坊或小畫坊。即使在傳統職業,在她們的世界裡做好工作,生活的細節來自最純粹的喜好與堅持。不是故意貶低女性的數學能力,身邊一些香港女孩子,對數字與財政管理極不敏感。不善數字卻堅持小本經營,更顯她們的簡單直率。婚後也會幫忙算好家庭開支,把孩子照顧好。

一些評論說香港的女性太聰明了,讓我想起,有次介紹一個樣子姣好、年近 30 的女性朋友給一個單身的文人才子。該女生穿著一身杏色素衣,踩著一雙 2 吋高跟鞋,一個普通中環 OL 的打扮。整晚大家喝著,有說有笑,從新聞工作談到政治,又從香港郊遊講到蘇格蘭風光,才子跟女生的話題幾乎全對上了。

才子後來跟我說,他對那女生完全沒興趣。我心想,那女生在餐廳門口剛塗的鮮紅色的口紅或是那件小背心是敗筆。不料,才子說對那女生的年齡或衣著打扮皆沒有意見,只謂,她太聰明,少了點可愛和溫柔。若給那女生聽到,她必然火冒三丈或黯然失落。怎麼男生都不想想,為甚麼女生不展示她們有趣的一面。

曾經聽一位女性朋友笑說,香港女生未必是最溫柔的女朋友、最體貼的太太,但至少是一位能夠互相扶持,特別是在事業上一起努力的好伴侶。香港的工作環境競爭大,讀書壓力大,同儕比拼特別激烈,故此男男女女都練出一身獨立、批判思考及為生活籌謀的技能。而才子不喜歡的,卻偏偏是不少香港女性的賣點。

香港女生要談一場隨心的戀愛,不容易。怎麼會這樣,我也不知道。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張景宜,遊走於新加坡、北京、台北和倫敦的媒體人。曾於海外電視台、報章和網媒工作,閒時亦為兩岸三地智庫提供政策研究和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