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 世紀以來,人類學家透過人類喪葬,了解其他文化的宗教和信仰,但從來沒想到其他近似人類的物種(靈長類群體包括屬人類、南方古猿和其他近親屬)也可能有類似行為。1908 年出現第一次關於埋葬死者的爭論,法國 La Chapelle-aux-Saints 附近發現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骸骨。發現者認為骸骨是有意被埋葬的。對他們來說,就好像挖了一個墳墓,屍體有意地以胎兒姿勢埋葬,安全地覆蓋起來。但許多當代科學家仍然對這種解釋持懷疑態度,或者直接駁斥。
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認知科學家 Philip Lieberman 曾指出,喪葬儀式代表生人對死者的關心,所表達的意義是複雜的,也被視為人類獨有的文明行為。牛津大學首位地質學教授 William Buckley 發現新石器時代(公元前 24,000 年)被稱為「紅女士」的骸骨化石(現已證實為男性)是已知最早得到安葬的人類之一,往後人們對於「只有人類才會做喪葬行為」這一點深信不移。但當在遠古時期,腦袋體積像大猩猩,比現代人細至少一半以上的納萊迪人(Homo naledi)身上也發現此行為時,現代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變得愈來愈不獨特。
尼安德塔人,是混合原始與現代特徵的人種 —— 他們有大腦袋,體積近乎現代人腦,可以想像他們在認知和行為上也如人類般複雜,有能力與現代人類一樣埋葬死人並不奇怪,起碼仍可保持大腦袋的物種才能進行象徵性活動的論點。惟納萊迪人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其大腦不到現代人類大腦的一半,卻也懂得埋葬 —— 象徵性地處理死亡。這迫使科學家重新考慮一直以來對喪葬行為的假設和想法,也許喪葬儀式,並不像以前所認為的那樣獨特。
納萊迪人模糊了人與其他物種的界線。2013 年在南非的一個深洞中所發現的化石,被認定是一個新物種的遺體,此物種最終歸類為古智人(人類的遠古源流)。他們手指彎曲如猿,但納萊迪人最令人震驚的不是遺骸,而是其「安息之所」。科學家們發現骸骨的洞室遠離洞穴入口,難以進入,只能垂直爬上去,且要穿過 20 厘米極黑的空間,不可能是居住的地方。這些細節將研究團隊推向一個假設:儘管納萊迪人頭腦不靈光,但他們卻有意識地埋葬了死者 —— 洞室就是一個墓地。
喪葬:人與其他物種之辨
對於人類學家來說,喪葬儀式是出現在現代人類物種的獨特行為,尤其這象徵著人類的思考能力 —— 思想超越現在、記憶過去、展望未來。
科學家認為,我們能夠想像及交流有關未來或過去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與原始地交流關於附近食物情報或即將發生的危險截然不同。人類也會用符號來傳遞這些抽象的想法,並為不實際的東西予以意義,例如以藝術和珠寶傳達關於信仰、價值觀和社會地位的概念。喪葬儀式則是象徵思想的重要例子,悼念暗示著記住過去,想像我們未來也將死去,這種想法同様抽像而複雜,在固有觀念中,只有人類才會作此考量。
人的獨特性成疑
實際上,製作墓地及使用工具過往也被認為只有人類才能做到,直到 1960 年代,靈長類動物學家 Jane Goodall 親眼目睹黑猩猩利用材料,製作自己的工具,她的導師 Louis Leakey 在電報中說:「現在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工具、重新定義人,或接受黑猩猩為人類了。」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人」的獨特性愈來愈難界定。另一位靈長類動物學家 Frans de Waal 在 2015 年的「紐約時報」上指出,發現納萊迪人,是一個重新考慮人類與自然界其他部分斷裂之關係的好機會:「為何不抓住這個時機,克服人類中心主義,並認清自己非獨特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