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鬱金香」:當泡沫爆破時

A+A-
「慾望鬱金香」劇照。

常人以花語代表愛情觀,以鮮花借喻美人,「慾望鬱金香(Tulip Fever)」的故事卻很獨特,源自一宗歷史上舉世知名的鬱金香事件。玫瑰有刺,鬱金香卻不是一種有毒的花,然而,它的殺傷力高於玫瑰,曾經摧毀過不少人的一生。

香港片名顯然以電影的連場情慾戲作主打,加上「慾望」兩字,是可以理解的。倒是刪去了的「Fever(狂熱)」,其實更為點題。這不但可理解成電影中男女主角的纏綿戀事,亦指涉到 17 世紀於荷蘭爆發的鬱金香狂熱(Tulipmania),或稱鬱金香泡沫。其時,鬱金香剛傳入歐洲,由於雜交種植的特性,以致衍生品種極多,備受荷蘭上流社會和收藏家歡迎。另一方面,園藝愛好者對此也趨之若鶩,嘗試改良並栽種更罕見的顏色配搭。不同顏色的鬱金香,珍貴程度和價格可以相差千倍,而且鬱金香栽種年期極長,就更符合物以罕為貴的市場定律。出售鬱金香球莖,當年是一門稍為顯得浪漫的奢侈品生意。

不過,由於轉售利潤豐厚,這股風潮在幾年之間就變質惡化,引來大量投機人士囤貨做市,炒賣罕有品種的鬱金香球莖,甚至演變成尚未開花的鬱金香,都可以當成票據出售。儘管當時未有股票市場概念,但性質上已是一種含有巨大風險的期權交易,同時反映出這些投機人士對於鬱金香本身根本毫無興趣,純粹視之為一種投資工具。

「慾望鬱金香」劇照。

電影「慾望鬱金香」情節編排有致,一方面描寫阿姆斯特丹當年爆發鬱金香狂熱的興起和衰落,同時襯托出男女主角偷情禁戀的經過,既嚴肅警世地討論經濟,也露骨地大談情慾。畢竟,兩者殊途同歸,都指向人性的貪婪。女主角蘇菲嫁給老來無子嗣的富翁,生活無憂,唯獨慾求不滿,其後遇到年輕英俊的畫師,一見鍾情,便沉溺於這段不可告人的肉體關係。兩人愛得火熱,不能自拔,到了不惜一切只為多渡幾許春宵的地步,最終押下人生鋌而走險。與此同時,城中鬱金香的價格一步一步上漲,眾人更以罕見的顏色品種為追逐對象,高不可攀的一顆花莖,已等於普通百姓幾個月薪酬,甚至比黃金更加值錢。對窮困人家來說,只要開花就能種出財富,舒服過一輩子做牛做馬,反而引來全城百姓傾家蕩產狂搶。

蘇菲無法解釋肉體上的衝動,本來只祈求得到一次歡愉,然而,第一次甘之如飴,就馬上想有第二次。事實上,這正好是鬱金香狂熱顛峰時期,全城炒賣者的心態。賺一次快錢,就會期待第二次能賺得更多,結果人人賭身家,誰都無法抽身離場。男主角問這些投機者,既然鬱金香價錢躺著亦會飆升,為何仍有人願意賣出?熟悉股票市場操作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就是因為賺得不夠多,他們需要套現換貨,買入成本更高,但更有升值潛力的鬱金香品種,同時,價格再高,市場上都總會有不熟行情的傻人去接貨。然而,眾人的投注金額愈來愈多,在炒賣漩渦之中形成泡沫,結果鬱金香和愛情都如毒癮,源起於浪漫,其後卻使人泥足深陷,走不出去。

鬱金香狂熱的結局相當諷刺,只在一念之間,愛花的人突然嫌貴不再入貨,炒賣的人也突然找不到買家,有可能是當時已到達全城有錢買鬱金香的人都已經投身炒賣的程度,根本不再有新買家,是名副其實的泡沫到頂。鬱金香價格因而轉勢下滑,產生骨牌效應,令無數人的財產全數蒸發。後來政府出手禁止鬱金香交易,事件正式告一段落,同時被視為世界上第一宗經濟泡沫爆破事件。時至今日,大家仍慣以鬱金香狂熱來形容炒作熾熱的股票和貨幣,而最著名例子就是幾年之內升幅逾千倍的比特幣

近期升穿每枚 10,000 美元關口的比特幣,波幅遠勝當時的鬱金香狂熱。當初比特幣從 1,000 美元翻倍到 2,000 美元,需要 4 個月,然而,從 9,000 美元到如今價格破萬,只用了 3 天。根據 CoinMarketCap 的紀錄,比特幣更曾錄得 24 小時內高達 97.5 億美元交易額的驚人數字。獨立市場分析員 Ambareesh Baliga 表示:「比特幣的泡沫就像鬱金香狂熱,鑑於大部分追捧它的人都純屬投機,而沒有真的了解到比特幣與真正貨幣的差異,它遲早都會爆破。」當然,兩者最相似的地方,卻莫過於這些交易都不被政府合法認可,正如經濟學家 Joseph Stiglitz 的忠告,比特幣迅速泡沫化,讓全世界投資者跟當時的荷蘭人一樣亢奮,然而,不斷攀升過後就會調頭向下:「比特幣之所以成功,只因為它是一場缺乏監管的潛在騙案。所以,對我來說,它是違法和應該禁絕的交易。」

「慾望鬱金香」劇照。

當狂熱退燒,泡沫爆破,求財的人破產,也像「慾望鬱金香」的結局,相愛的人終究進退維谷。花的凋謝與情慾的冷卻同樣都是彈指之間的事情,人們過度追求鬱金香能開出什麼顏色,並帶來何等財富,卻早忘記它之所以矜貴的原由。負責栽種鬱金香修女看破人性貪婪,跟男主角不經意的說了一句,有沒有發現你本人的光彩卻正變得黯淡?

花會枯死,感情會褪色,油畫上的肖象和鬱金香卻能一直保存下去。在鬱金香狂熱之中,人們傾盡心力猜想無從估計的開花顏色,迷戀著一朵短暫的驚艷。

人比花嬌,花比黃金貴,到頭來不是因為人與花的美麗,只因為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