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與蛀牙:生剝真牙作假牙

A+A-
Theodoor Rombouts, The quack tooth puller。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牙齒不潔易蛀牙,這大概是各地人自古以來就知道的事。古時沒有塑膠牙刷和化學合成的牙膏,沒有教育電視節目教人早晚刷牙,常見潔齒的方法,似乎就是飯後漱口和以樹枝潔牙。例如隋代巢元方醫學名著「諸病源候論」有載,常漱口能為齒「去蟲」,令牙牢固。18 世紀航海家庫克船長經過波利尼西亞時,就見當地人注重清潔,飯前飯後也漱口洗手。南懷瑾先生曾說,隨佛修行的人,要守戒律,保持身體潔淨,所以每天飯後以楊柳枝刷牙,又說觀世音像手中的柳條,就如現代人的牙刷。學者研究莫高窟壁畫時,看到畫中有佛僧以柳枝刷牙的模樣,這位僧人在何時刷牙,是否由古天竺而來,就難以稽考了。

在牙刷面世之前,世界各地的人,似乎都是以樹枝來清潔牙齒。牙刷最初是以野豬毛製造,在五代十國時期(10 世紀),由遼國傳入中原。但是在歐洲,牙刷直到 18 世紀才廣為人所用,當時歐洲人的牙刷,是以馬毛來製造的。在 18 世紀之前,一般平民還是以樹枝潔齒,而貴族則會用海綿「刷牙」。

17 世紀末,歐洲愈來愈多人蛀牙,醫師因而細心研究這種病。當時 Charles Allen 的著作 The Operator for the Teeth 可謂現代牙醫史的名著了。不過,對當時的人來說(或許古今中外亦然),牙齒健康最重要的益處,是令人相貌英俊美麗,而不是進食時能順意咀嚼。偏偏蛀牙就會令白齒變黃變黑,這可比咀嚼順不順更大件事。

15 世紀時,理髮師同時負責處理牙齒方面的護理以及需要動刀的手術。 圖片來源:Science and literature in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Renaissance/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為何歐洲人在 17 、18 世紀時,忽然如此留意蛀牙的治療方法,又忽然製造牙刷呢?或因當時歐洲各國在亞洲非洲殖民地生產大量蔗糖,富人窮人也漸漸多吃甜食,多喝甜飲。當時新興起的咖啡、朱古力,全是甜的,所以人就容易蛀牙了。英格蘭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嗜食甜品,無糖不歡,因此坊間有傳,女王大部分的牙齒都是黑色的

當時,西方醫療技術尚未如現今般發達,外科醫師是理髮師也是牙醫,不過醫師當時是不懂得治療蛀牙的,只會為人拔除爛牙。但爛牙除去後,齒間猶如有黑洞,相貌依然難看,如何是好?有醫師向窮人買牙齒,生剝真牙,富人除去蛀齒後,就以窮人出賣的牙齒補回這個空隙。不過,如此「活摘器官」,早在當時已視作違反道德之舉。假牙除了來自窮人真牙之外,也有人以象牙或海象牙、或金銀寶石之類製假牙。在當時,配假牙是極為羞恥的事,想配假牙的人,往往不敢直說,而以種種曖昧奇怪暗示,令醫師領會,故此,富人的口中有沒有假牙,假牙來歷如何,外人實在難以得知。到了 19 世紀之後,瓷製假牙面世,從此,爛牙拔除後,就不必「以牙還牙」了。

到了 20 世紀,歐美竟然興起一陣假牙熱潮,有人拔去真牙,改裝假牙,問他們為何如此,這些人居然說,以假牙換真牙,是防止蛀牙的最佳方法。假牙在當時極為昂貴,但依然有人為了「有型」而大費金錢。或許,老一輩的富人以「鑲金牙」炫耀財富之風,就是由此而來的。

參考資料

  • Lowie, Robert H, Are we civilized? Human culture in perspective.(中譯本:「文明與野蠻」,呂淑湘譯,香港:三聯,2008 年。)
  • Needham, Joseph & Lu, Gwei-Dje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of China: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Part VI: Medicine), vol. 6 , Nathan Sivin (ed.),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 Worsley, Lucy, If walls could talk: An intimate history of the home. Faber & Faber, 2011.
  • 南懷瑾(講述),「金剛經說甚麼」,臺灣:老古文化,二版,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