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各地為高齡少子化大傷腦筋之際,愛知縣長久手市卻能獨善其身。隨著年輕夫婦搬進市內生兒育女,當地在過去 40 年,人口一直有增無減,在 2005 至 2015 年間,增幅更達到 24%。兒童數目節節上升,在市內一個新興住宅區,甚至有小學能在各個年級開設 5 至 6 班。到底這個「日本最年青城市」有何法寶,能夠打破人口減少的困境?
長久手市位於愛知縣西北部,由當地開車往首府名古屋市,或以豐田車廠聞名的豐田市,均只需 30 至 40 分鐘,因此自 70 年代起,長久手作為兩市的衛星城市發展,到了 2005 年,更成為世博主辦地。根據日本的人口普查,市內人口由 1970 年的 11,317 人,增至 2015 年的 57,598 人,漲了 5 倍之多。當地更因為愈發「人多勢眾」,故在 2012 年由「町」升格為「市」。明治大學服務創新研究所客席研究員庄司里紗早前到訪當地,發現該市能維持人口增長,關鍵在於當地的「便利宜居」。
松岡茂美(化名)4 年前結婚,尋找婚居時上網搜尋「愛知 住みやすい(宜居)」,經常看到「長久手」這地方。而當她到了該市南部的市洞區(市が洞),發現區內綠化充足,道路寬廣,既有大型超市、專門店和時尚 cafe 等商舖,也有適合育兒的公園和小學,便從櫪木縣移居當地。她直言:「當年也有在離丈夫公司較近的名古屋市找房子,但房租貴,能讓孩子安心玩耍的遊憩地方又少。相反,市洞區很多綠化,街道光鮮整潔,而且步行範圍內的商店充足,住得非常舒適。」
當其他地方城市為增加人口而費煞思量,長久手市光在 2005 至 2015 年這 10 內,卻多了約 11,000 人。而且從 2005 年起,移居當地的「三字頭」人士顯著增加,令全市都年輕起來。直至 2015 年,長久手市的平均年齡只有 38.6 歲,較全國平均的 46.4 歲,整整低了 7.8 歲。育有一女的沈壽代也看中市洞區環境寧靜,丈夫到名古屋市上班也很方便,遂在 2013 年舉家移居當地。她形容:「區內有很多年青家庭居住。剛搬來時,朝早看到大量私立幼稚園的校巴來往,還嚇了一跳。」
事實上,由於愈來愈多孩子出生成長,市內的小學亦愈開愈多,學生人數更屢創新高。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統計,全國約 2 萬間小學中,只有 180 間的學生人數達 1,000 以上,但長久手市的市洞小學,從 08 年開校時的 540 人,急增至如今的 1,126 人,在縣內小學生人數銳減的同年,該校反多收了 50 名學生。長久手市教育委員會教育總務課指導室長瀧善昌指出:「由於區內兒童數目激增,該校開辦 6 年便要擴建,各年級均有 5 至 6 班,出外參觀還要分開兩天進行,有如嬰兒潮般的盛況。」
長久手市市長吉田一平認為,該市能受年青家庭的歡迎,與市洞所在的長湫南部地區進行土地規劃重整,有著莫大關係。他指出,該地區本來多是山林和農地,但在 80 年代後期,淪為非法拋棄垃圾家電和工業廢料之處。地方政府職員及地主等有心人士為守護土地,讓當地成為宜居之處,便有了開發土地之意。直到 1998 年,「長湫南部土地規劃整理組織」成立,計劃在一片 100 公頃的土地,興建可供 1,880 戶入住的房屋,並盡量保留自然環境。然而,問題亦隨之而來。
時任組織理事長的水野賢二憶述,當時房地產價格暴落,組織向發展商推銷土地時,更被反斥「綠化充足甚麼的不成賣點」、「離車站遠這麼不便誰會來買」。幸而步入千禧年後,長久手市的愛知青少年公園獲選為世博場地,長湫南部地區也被用作臨時停車場,加上當地限制設立彈珠機店及工廠,又綠化主要道路及住宅路旁,即使以地利而言不算便宜的土地,也受到在鄰市企業任職、重視自然的年青家庭歡迎。自此地價上漲,移居者卻絡繹不絕,如今成為住有 1,900 戶的人氣地區。
根據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預測,到了 2040 年,長久手市人口將會增至 63,553 人,吉田市長卻對前景仍有不安。「勞動人口增加之後,高齡人士亦會增加。本市將要花費 500 至 600 億日元,維護已有的公共設施,為此需從現行業務逐年削減 20 億日元。」他認為,該市終有人口減少和高齡化的一天,但大半居民皆是移居而來,人際網絡支援相對貧乏,「正因如此,從今開始要加強市民之間的聯繫,讓大家能自助互助。」
吉田市長直言,希望將長久手市塑造成一個「愛囉唆城市」。「不是任何事都要由地方行政解決,這樣也很花時間,所以應從市民的交流,找出問題並作出解決。」他相信:「老一輩是怕囉唆,但年青人會覺得被囉唆是種幸福吧。」該市現有 6 個城市規劃協議會,沈壽代亦從今年起列席會議,她表示:「雖然我和丈夫不是在這土長土生,但對女兒來說,這裡就是『故鄉』。所以我想,讓孩子數十年後在此成家時,萬一有事能有社區依靠,就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