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家屬對患者進勸,多留院兩天觀察,以策周全。但不少曾經住過醫院的人對此都相當抗拒,甚至多住一分鐘都覺得難堪。這並非純粹諱病忌醫所致,而是在醫院之內,確實有很多事情會讓病人感到無形的不安和壓迫。其中一個歷年來廣受關注病人權益者所爭論的,就是留院者必須穿著的病人袍。傳統病人袍的背後採用開放式設計,是為了方便醫護人員脫下,為病人作身體檢查和診療。不過,要穿上這件無法完全蔽體,形同裸露於大庭廣眾的病人袍,卻是一道心理枷鎖。
非牟利醫療機構 MedStar Health 資訊總監 Mark Smith 指出:「如今的病人袍,一般都在背後採用繫帶式設計,這其實突顯了病人和醫者之間並不對等的權力關係。」雖有實際需要,但這也表示醫護人員在病房內擁有不容許拒絕的無上權力,病人必須聽從,而且醫護人員非常輕易就能將他們剝得赤條條:「病人會覺得個人自尊和私隱受到侵犯。」
鑑於傳統病人袍在設計上讓不少病人感到羞辱,專門生產醫療服裝的 Care and Wear 便聯同著名設計學府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的學生,開發了一件新病人袍。設計靈感來自日本和服,袍的正面能夠掀開,而背後則以褶層蔽體,配合袍上的繫帶和啪紐,醫護人員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而只脫下病人袍的某一部分,避免病人在面對醫生和護士時產生被他們「剝光豬」的尷尬和羞恥感。
這件自 2017 年起就在 MedStar Health 旗下醫院進行使用測試的新病人袍,主要以綿和尼龍以材質,前面和背後都有繫帶,免除了舊病人袍必須被人從後解開衣服 —— 這個動作本身是帶有侵犯意味的。另外,新病人袍的手臂闊袖可以拆開啪紐,病人不需要每次身體檢查都被脫衣服,而前袋能放各種監察儀器,側袋放個人用品,這都讓留院病人的病情得以保密,同時擁有他們的私人空間。袍後的褶層設計,除了避免病人移動時走光,也針對部分病人會因為身體問題,而在肛門位置滲出血跡或冀便跡,新設計能有效減少這些讓他們感到自卑和不安的情況。
- 圖片來源:careandwear.com
有份參與開發新病人袍的帕森設計學院學生 Irene Lu 指出,舊病人袍的開放式設計,本身是有原因的。因此,這次對設計團隊最大的挑戰,在於一方面要不妨礙醫療者的診治工作,而另一方面,則要兼顧病人的尊嚴和感受:「我想設計出一些能真正改善人們現實生活問題的作品,而不是定期推出一系列接一系列,一季接一季的新裝。」負責統籌計劃的 Mark Smith 表示,學生們的新設計,譬如增加了褶層和啪紐,都讓人拍案稱許。「當有了啪紐設計,裸露的部分能減少到只有半邊胸膛。醫生可以直接為病人診症,而不需要脫掉他們的衣服,也不需要另外遮掩。它有便利性,同時能夠令病人覺得安全、舒適和受到保護。」
對於是次合作,項目總監兼帕森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Brendan McCarthy 強調:「如果想為社會創造一些具有意義的轉變,我們需要尋找真的可以將產品帶進全世界的公司,而且確保它能持續被大眾使用,繼而對他們產生影響。」
事實上,除卻為病人爭取權益,開發新病人袍本身也是非常具有潛力的項目。在 2014 年,全球使用緊急手術室的病人達到 1.4 億名,而如今正在測試新病人袍的 MedStar Health,計及旗下醫院的緊急和留院病人,總共有 678,000 人。據 Care and Wear 的創辦人 Chaitenya Razdan 所指,其實每家醫院一般都會預留病人數目 4 至 5 倍的病人袍備用,因此絕不失為雙贏設計方案:「這是一個很少人知道的龐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