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及台灣樂團,多數港人認識的不外乎是「五月天」又或「蘇打綠」,兩隊曲風不盡相同,但他們均是以國語為主要演唱語言的樂隊。他們海外也能取得成功的原由可以理解,畢竟華語地區均可聽懂歌詞,對歌曲有共鳴共感。然而,除了國語樂團,台灣也有許多以「台語」演唱的好樂團。近年冒起的「拍謝少年」就以台語搖滾唱出生活點滴以至土地關懷,其音樂的力量毫不輸國語樂團,並且甚有特色。去年底,拍謝少年推出第二張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並將在台灣各處巡迴演出。趁其回歸之勢,*CUP 就新專輯及台語創作與他們做了專訪。
從「海口味」到「兄弟沒夢不應該」的成長

拍謝少年由維尼、薑薑和宗翰 3 人組成,分別負責結他、低音結他及鼓。他們其實早在 2005 年組團,但是在 2012 年才推出第一張專輯「海口味」。「海口味」當年剛剛推出,已迷倒獨立樂迷,並獲樂團界前輩「八十八顆芭樂籽」稱讚是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專輯。這張專輯充分展示了拍謝少年的才能,碟中歌曲帶他們去過台灣各地及香港演出,闖過日本最大音樂祭 Summer Sonic,更讓他們在去年年底成功眾籌,以近 80 萬台幣超額達成第二張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巡迴計劃的募資。
從「海口味」到「兄弟沒夢不應該」,拍謝少年走了 5 年,這段時間,他們哪裡去了?拍謝少年說,他們並沒有偷懶休團,依舊是每個禮拜練團兩次。可是,畢竟全職玩音樂是件難事,所以他們在這 5 年間「一邊努力工作賺取生活費,一邊持續寫歌、創作」,並「嘗試在白天賺錢生活,夜裡寫歌創作的狀態下去找到生活的平衡點」。這之於外人或許是奮力忠於夢想的故事,他們卻不以為然,只是說,「說穿了其實也不是甚麼太特別的事情」。透過他們這一副坦然又堅毅的姿態,可以見得到團員的音樂夢,甘願為之付出而不為現實妥協。
拍謝少年坦言,在這 5 年前後推出的兩張專輯均是與「成長」有關,而在「海口味」後 5 年間的種種歷程,則為拍謝少年的「兄弟沒夢不應該」提供重要創作養分。他們認為,「面對成長,每個人都應該要在心裡留下一塊小小的地方,屬於自己直覺的、任性的、想要好好完成的事情」。
細聽新專輯,不難想像到拍謝少年心中那一塊「地方」的模樣。那「地方」完全不小,非常廣闊,滿是拍謝少年團員們的成長痕跡,同時也延伸至社會,包含成長過程中對外界的關注。新專輯同名歌曲「兄弟沒夢不應該」先直白道出夢之於人生的重要,「暗流」則記錄了團員幾年間在社會的起落跌宕,也有像「北海老英雄」這樣明亮洪厚的歌,向台灣反核運動的前輩致敬。專輯內各曲樂風多樣,聽上來或許帶有歲月洗涮的哀傷,但這些哀傷最終都轉化成生活的動能。
「畢竟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在自己能掌握的創作裡,還是會試圖帶出一些小小的能量」拍謝少年這樣說。
台語搖滾

除了「成長」的主題,另一拍謝少年新專輯承繼以及著意發展的,則是「台語搖滾」。
拍謝少年如此自述樂團的使命:「現在心繫台語搖滾,目標寫出阿公阿嫲點頭稱讚的台語金曲」。此目標看似稚氣,但對他們來說是認真的決志。拍謝少年成團初受西方英語搖滾影響(就像其英文團名 Sorry Youth 也是對美國巨團 Sonic Youth 的致敬),後來因為他們對台灣這島嶼其人民的愛,而決定選用台語搖滾創作。
拍謝少年發現,出於過去例如國民黨政府強行規定北京話為官方語言的政治因素,台灣年輕一輩現時都不諳台語,以致阿公阿嫲無法與孫子孫女溝通,產生語言文化承傳的隔閡。為了修補世代間的斷裂,他們選擇以台語入歌,保持台語的流傳。他們亦認為,以台語入歌有特別的文化重要性,台語搖滾創作者「與客家語、原住民族語創作者一樣,都專注著將台灣文化的獨特性往前推進」,而隨這獨立自主方向的文化創作,才是真正的國力展現。道盡以台語演唱的社會文化考慮後,拍謝少年一言簡之:「生活在台灣這片多元文化的土地上,使用這塊島嶼的語言來創作,對我們來說再自然不過了」。擲地有聲的一句,隔岸的香港人聽上來可能又有另一番滋味。
語言以外,拍謝少年也著重於利用音樂編曲體現「台味」。在「兄弟沒夢不應該」中,他們做了更多形式上的新嘗試,在搖滾樂的基礎上混入了更多樣的音樂元素,有歌曲滲有了西方的藍調民謠,也混合東方的廟會唸歌,例如「契囝」就是以廟會作背景,在搖滾上加入台灣傳統樂器北管的聲音。「我們覺得混合東西方樂器的聲音結果非常有趣,也讓專輯的音色、頻率更為豐富、飽滿。」的而且確,在東西方樂風衝撞揉合下,新專輯比起舊專輯的「台味」更濃厚,拍謝少年似乎摸索甚至掌握到某種屬於台灣的音樂性。
「每首歌、每段歌詞都承載了我們在那時此刻的心心念念」,勾勒「成長」精神面貌的主題配上用心創作的台語搖滾,拍謝少年唱出成長與土地關懷,即使聽者不完全明暸歌詞,也是可以體會得到歌調盛載著的情感訊息的。
未來的拍謝「少年」
問到他們有關未來的發展,拍謝少年說,現時正致力於準備即將來臨的專場表演,所以「暫時還無法預見下張專輯的形狀」。雖然不知道聽眾樂迷會否要再等 5 年才能聽到拍謝少年的第 3 張專輯,但他們承諾「我們會加油的啦!」
樂團音樂路難走,在香港是,台灣亦然。多年前走到現在,拍謝少年自言,他們「身體與精神幾乎已脫離少年」,「身後有少年時代的餘暉,眼前還是茫茫未知大海」。不過,面對這片大海,他們並不害怕,因為「成長給了我們以創作描繪這片茫茫黑暗的能力」,相信他們未來也能其親愛的土地上前進奔走。
- 拍謝少年:「兄弟沒夢不應該」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