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研國際:如何把 Like 數化為產業?

A+A-
圖片來源:Cherng(馬來貘)/Facebook

一身簡單黑白色的台灣網絡插畫角色「馬來貘」的簡介如是說:

我就是醜的可愛
生活就是我的梗
一事無成

牠的故事總帶有睿智、無厘頭的黑色幽默,做多離譜的事情,都永遠是那張撲克臉。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2012 年開始在 Facebook 及 intasgram 入侵人們的生活,更由台灣走向了其他亞洲地區,由網絡走向實體成為商品,令更多人留意到這厭世得治癒的角色。

文創界的「S.H.E」

創作肖像馬來貘的 Cherng 跟創作「掰掰啾啾」的掰啾及「爽爽貓」的 Second 三人近年獲稱為文創界的「S.H.E」,當然那只是戲稱,但團體那麼多,為甚麼無獨有偶是 S.H.E 呢?

答案跟他們的經紀公司有莫大關係: S.H.E 所屬的華研音樂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年跨足文創經紀(Licensing)領域,一舉簽下多名包括他們 3 人在內的創作者,公司文創經紀部副理吳昭瑩(Joy)最近更帶著爽爽貓及馬來貘的產品來港參加「香港國際授權展 2018」。

旁人或會不解,音樂製作與演藝經紀公司跟插畫家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Joy 倒是覺得兩者是有共通點:「IP(Intellectual Property) Character 這個東西其實跟流行文化相關,本身華研在做音樂,就是流行文化的一個環節,另一方面華研一直以來都有做詞曲創作人的經紀,所以也了解原創的重要性,看到台灣有一些優秀的年輕創作者起來的時候,就好像是有機會可以來做 IP 授權這部分。」

個性是最寶貴的財產

Joy 本身也是唸設計,但覺得自己比較適合當一個經理人,她說:「讀設計不一定每一個都能成為創作人,但創作者身邊沒有這些人(商品企劃、經理人)也做不了事。」

台灣的網絡插畫家在台灣如雨後春筍,華研選擇插畫家,據 Joy 所言是「緣份」,與創作者的合作就像交朋友一樣,合拍就能成事:「創作者要很有動力跟想法,作品的生命才會長久,像馬來貘,以前真的沒有人畫過這個角色,他很有自己的幽默感,爽爽貓就是很療癒,用文字去鼓勵別人。公司會考慮是不是有這個長遠的發展性,另外是會評估對於授權商品的應用性,有一些可能在 Facebook 很紅,但可能很難做成商品。所以在挑選合作的創作者的時候會去看他能不能變成商品。」

現在華研文創有長足發展,收入每年增長幅度大概 15 到 20%,而創作者有了華研作為經紀公司,樹大好遮蔭,但 Joy 認為中間每一步都還是要很努力,「公司蠻人性化的,所以是找到這個人本來的性格,順著他去發展,勉強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成功,也是保持跟作者最好的關係。藝術家本來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樣,而每個藝術家他們會的東西不一樣,掰掰啾啾很會做影片,Live painting 沒那麼厲害,Cherng 的話就是擅長畫漫畫,但他幾乎不會寫文字。Second 可能很會寫文字,但他不會做影片。可是時代的變化很快,甚至要會很多東西,所以要去理解作者會跟不會甚麼,然後找到對的資源來幫助他。」

每個地區喜歡的角色都不一樣,Joy 指出上海人最愛爽爽貓,也許是文化中缺少了這種溫柔的東西。

不過,華研確是令創作者沒有後顧之憂,「經紀公司無論在法務財務,或是專業的判斷,都會是更健全的,特別在知識財產權、商標登記這部分,很多獨立創作者他們會畫畫,可是他們對於商業的思維是真的比較弱一點,要他們來思考這一塊,其實很消耗他們創作的能量,所以我覺得最實際的幫助就是這一塊。華研本身在北京、上海就有辦公室,在東南亞也有分公司,所以對於發展國際化的時候會比較有效率的去運作。」華研自身的優勢是能帶著創作者跨出國際,已經到過香港、日本東京、東南亞等地,馬來貘更獲日本精品公司 Sanrio 相中,與蛋黃哥合作聯乘,全因兩個個性很相合,而又可以包攬各自沒有的顧客群,「馬來貘之前的客群會是一些時髦的年輕人,而蛋黃哥則是親子的族群,蛋黃哥他也想要去令年輕人覺得他也很時髦。」

蛋黃哥與馬來貘聯乘精品。

文創的表面風光

台灣的插畫家能有此成績,不少人也會歸功於台灣文創產業的興盛, 自 2002 年台灣政府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到後來成為當地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文創之風由此大盛,Joy 卻苦笑坦言:「官方的說法有時是不了解下層的狀況吧。我自己在裡面,其實知道很困難,可能很多人甚至要去貸款,所以我不習慣去說『文創很好,大家都來加入。』文創在台灣是進入門檻比較低的行業,你可能畫一個貼圖,開一個 Facebook 在創作都算出道了,可是長期運作是需要蠻高的成本。參加授權展,政府有很多補助的方案,這個是實際的,也是不錯的資源,但要來外面參展,政府補助只是讓你少一點參展攤位的費用。像我們之前去參加東京授權展,也是有拿過政府的資源,攤位有補助,但日本註冊商標,就已經完全超過了好幾倍,不可能靠補助就能發展成一個成熟的角色。」

下一步,她更想創作者筆下的人物可以脫離「文創」二字。她覺得做音樂是一個很完整的產業,IP Character 也是一個很完整的產業,但文創你不知道他涵蓋甚麼,「我會比較希望定義他們是 Character,因為文創是一個大家喜歡拿來賺錢的台詞,比較認真的去看待這件事情是定義為 Character,產業是一個比較正統的事情,從迪士尼到 Sanrio 就存在,但很多人很喜歡把他們套上文創,但其實文創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東西,現在台灣套上文創會被笑,變成有點負面,政府很喜歡搞文創產業、文創園區、文創館,現在還有文創夜市,這個詞已經被濫用了,但我們不是做同樣的東西。」

令日本人驚艷的玻璃杯。

她深信產業自己要好,也不能每天靠政府給錢,而真的要數行業的推手,她認為必定是當地的製造業,「我發覺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 Character,他們沒有可靠的製造商品工廠。台灣製造的馬來貘玻璃杯給日本人看,他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問那究竟是怎樣做到的,那是台灣工廠的玻璃師傅做的,而台灣紡織類的其實也很強。台灣早期社會,製造業做商品很厲害,所以這些廠商資源累積下來,他們開始有品牌的概念後,會是我們很大的幫助。」合作當中也盡顯台灣「人情味」,製造商通常是老一輩經營,新產業開始尋求合作時,當然是要費上不少唇舌,不過一旦合作,必定是情義相挺,「有些廠商會說沒關係,我先幫你打樣本,費用都沒收,他說打樣出來,我們再看看喜不喜歡。」Joy 也會介紹做網絡購物的年青人給廠商,「做網絡行銷的年青人可能很會包裝拍照,寫文案賣東西,但做文具的廠商,他連一張照片都不會拍,而廠商只會做線下實體分銷,可是在網絡上被看到也很重要,因為你只要搜尋,就能看到很多商品。」互相幫忙造就了行業間的永續。

進軍香港商場

的確,透過網絡,台灣插畫人物也走進了港人的生活,然而,進入香港,Joy 覺得好像還差一步,「參加展覽或者透過商場展出,可以讓他們看到我們,但很多品牌或商場主管是長一輩的人,他們(對新的插畫人物)會比較不安,覺得還是用典型卡通人物好了。」為以上品牌作香港代理的 A Good Company 負責人 Ricky Chan 也有同感,希望可以為插畫人物舉行商場活動,並加上 Pop-up Store:「香港商場多而具影響力,所以一定要舉行活動,有位置可以予人拍照,香港粉絲會比較喜歡這些東西。」

Ricky 早在兩位插畫家加入華研前已認識,並成為他們的香港授權,「台灣插畫家 2012 左右年開始為人熟悉,剛好自己 13 年開公司,當時很多人做動漫授權,較少 Character 這一類型,覺得具有商機。他們的 Facebook 大概有 20-30% 的香港支持者 ,而單是馬來貘有過百萬粉絲,已經有 20 多萬是港人,市場並不小。」

圖片來源:Cherng (馬來貘)/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