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非強】如何準確反映一個國家的「強」?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強國的「強」,是強權抑或強大?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又有甚麼標準可言?

過去近百年來,要評估一個國家運作如何,多數用兩個基準。一是看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即是一個國家賺了多少,二就是看失業率。不過,若你想要瞭解一個國家如何對待人民,這些指標非但未見完善,更有可能毫無幫助。因為若看非牟利組織 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 公佈的社會進步指數,你會得到另一幅圖畫。

這個指數從各國的教育、糧食和可負擔房屋等範疇,評估其社會進步程度,而窮國的社會進步指數,往往比富國更勝一籌。組織的行政總裁 Michael Green 解釋:「廣泛而言,較為富裕的國家,社會亦較為進步,所以得到較多經濟增長,這沒有錯。但我們亦發現,經濟變數並未完全解釋社會的進步程度。GDP 並非一切。」

以美國為例,就人均 GDP 來說,位列全球 5 甲之內,但若論社會進步程度,僅排名第 18 位,與愛沙尼亞而非加拿大相近。同樣,荷蘭的 GDP 與沙特阿拉伯相若,但在社會進步指數上,前者的表現遠勝後者。而歐盟在套用社會進步指數的框架後,也發現類似模式。瑞典上諾爾蘭的人均 GDP 數值,與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相等,社會進步水平卻高出不少。

歐盟數據還顯示,社會進步程度與失業率高低,原來並無關係。譬如當英國的失業率跌至歷史新低,社會進步卻未見起色。Green 指出:「我們有些傳統指標,來評估社會狀況如何,而過去 80 年我們依賴的其中一項便是失業率。但由於工作性質改變,這未必足以反映人民真正的生活質素。」例如以零時合約受聘或被算作「就業」,卻不見得有利於社會進步。

既然光談錢多錢少,難以說準國家對待人民是好是壞,那麼我們該以甚麼作為指標?

另一非牟利組織 World Justice Project 每年發表全球法治指數,審視「法治的基本」,例如政府問責、人權保障和司法公平。 組織的總幹事 Juan Botero 表示:「我們發現,法治是健康成效的預測指標,卻與財富無關。國家的法治程度愈高,就愈有可能在產婦死亡率、預期壽命和災難性疾病等標準的公共衛生成效上,達到高水平。」

Botero 強調,財富多寡固然也是重要因素,健康成效表現傑出的也多是富國,但不見得國家足夠富裕,就肯定能做得好。而這亦令部分專家相信,當經濟增長並非時常有益於民,著重於為民服務的機關及其他方面,反而有助經濟增長。他解釋:「當你變得富庶,就能負擔較高的警員工資。另一方面,當國家擁有健全法制,較少罪案發生,自然就更加富有。」

當然,社會進步指數也只是總匯全球各國數據、明白這些國家如何對待國民的指標之一。我們接觸此類指數時,多是作為國家排名之用,把丹麥或紐西蘭塑造成天堂,讓人們對當地人羨慕妒忌恨。但其實這些指數還有其他用途。例如歐盟就以社會進步指數協助制定政策,迪士尼公司則以世界銀行的世界管治指標,協助決定製造商品的國家。

除此之外,這些統計指數還能評估一個國家走的是上坡還是下坡。例如近年屢有質疑之聲,指美國政府較以往低效,大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亦跌至將近 1958 年以來最低。不過,世界銀行的世界管治指標顯示,美府的效能自 1996 年起維持於相若水平。參與評估的經濟學家 Aart Kraay 指出:「我們看到,良好的管治一旦建立就會非常持久。但要達成絕非易事。」

不過,這些指數也存在爭議 —— 它們與佔了全球人口一半的女性,到底有多大關係?例如有研究人員發現,除了在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法治與女性地位之間並無關係。而若說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司法系統,確保公平公正,但女性仍無法像男性那樣得到就業、教育和醫療保健的機會,難免會認為指數不夠完善。因此專家提醒,在閱讀這類指數時,應該保持謹慎。

Green 重申:「我們評估的是結果而非投資。你不能只靠修改法律或是花一些錢,就要改變社會進程,所以,能對社會進步作出長遠承諾,似乎是強國家強大的一個因素。」Botero 亦指:「像英美這些國家,建立健全的政府機構已久,失去這些保護的風險自然較低。」所以真正的強國,看的不是 GDP 或失業率,而是她對人民作出的承諾,以及能堅持承諾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