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入】1.57 米的絛蟲在體內,全因……魚生?

A+A-

加州日前有一名男子帶著特別的「證物」到醫院求診,一袋裝有其便便及一條長 1.57 米多的絛蟲(tapeworm)。絛蟲送院時已經死亡。追尋原因,男子表示自己近乎每日都會食魚生,特別是三文魚刺身。故事看來很噁心,但報道引起全球關注,絛蟲專家兼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研究員 Peter Olson 說:「正因它們很噁心。」

Olson 繼而媚媚道來絛蟲的生命週期。絛蟲可擁有超過一位宿主。常見的例如熊吃了有絛蟲的三文魚,再經熊的排泄物回流河中,幼蟲會進入環境。在水中,幼蟲有機會遭橈腳類(copepod,一類細小的甲殼類動物)吃下。當這些浮游生物被魚吃下,幼蟲最終有機會循食物鏈到達人體,寄生並生長成巨大的蟲體。

絛蟲可怕又令人印象深刻是它分段的身體,每個部分都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所以它能夠自我受精。它近乎沒有頭 —— 它的「頭」只能用來勾在宿主的腸道,而不是用來進食,絛蟲是通過皮膚來吸收營養的。在多數情況,你不會知道受感染了,直至你在大便中發現絛蟲的某部分(像米粒般細小和蒼白),或者經歷胃痛或嘔吐。

在已知的 1 萬多種絛蟲中,只有少數可以感染人類。從壽司或未煮熟的魚類「中招」的絛蟲,儘管它可能引起胃部不適或過敏反應,以及令人心情不舒暢,但是相對無害。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它會阻塞腸道,因絛蟲最長可達 15 米甚至 25 米。但處理方法與給予寵物除蟲藥片相似,相對簡單。

Olson 補充,以上情況屬於人類是最終的宿主。當我們只是「中間宿主」時,情況或會變得嚴重。因幼蟲有可從腸道移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它們可以造成體內囊腫,例如在大腦中引起癲癇和頭痛,在某些情況下可致命。

此外,傳播也可能來自糞便污染,而不是吃未煮熟的肉。Olsen 舉例說:「在中美洲這樣的地方,豬肉產業和養豬量很大,衛生條件愈差,就愈有可能傳播。」絛蟲感染被認為是該地區近 3 分之 1 癲癇病例的成因。從狐狸糞便傳播的「狐狸絛蟲」是另一種破壞性寄生蟲,在歐洲可以找到。人們會不知不覺地攝取,小孩亦容易感染寄生蟲。

對免疫力較差的人,特別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絛蟲感染的風險也較高。Olsen 憶述一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案例,該患者經由狗隻感染寄生蟲 ——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跟狗感染相同的寄生蟲,但因患者免疫力低下,絛蟲感染能在他身上活下來。

另一可怕的案例涉及一名患有愛滋病病毒並被認為患有癌症的病人。然而,來自腫瘤的活組織檢查發現腫瘤並非人類癌細胞,而是來自癌性絛蟲的細胞,患者在有機會接受治療前已去世。他感染的是一種名為 Hymenolepsis nana 的絛蟲。這種絛蟲十分常見,同時間全球或有多達 7,500 萬人受感染,但相對容易治療。這個病例顯示絛蟲可造成嚴重問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愛滋病毒感染率高的地區。貧窮與衛生落後是絛蟲感染故事的另一面。

完全煮熟或低溫冷藏能殺死寄生蟲。

可是,在已發展國家,如經常進食魚生或壽司的飲食習慣,的確增加了感染寄生蟲的風險。英國醫學雜誌 BMJ Case Reports 去年 3 月的引述一宗病例:在葡萄牙,一名 32 歲男子因劇烈腹痛入院,內窺鏡檢查顯示寄生蠕蟲附在他的腸壁上,最後得以移除,感染來源被認為是在吃壽司時攝入。

完全煮熟或低溫冷藏能殺死寄生蟲,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要預防感染寄生蟲,魚類應加熱到至少攝氏 63 度,或至少在攝氏零下 20 度冷藏 7 日(如要縮短時間則要更低溫)。歐盟法例亦要求魚類如要被生吃或輕微煮熟,需先經急凍冷藏(一些養殖魚類可以免除)。即使百密總有一疏,尤其是進食長途跋涉才到達餐桌的魚生,相信無法阻止魚生愛好者的熱情,惟熱情需要「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