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來了。
編輯跟我說,有讀者問我是否抱恙因此專欄停了。感謝讀者關心。早前我向編輯請了假,因為 12 月有二事發生:一、上班 —— 漫不經心地求職,竟有見工機會,見後 1 小時更收到通知被取錄了,自此都在忙著適應新工作;二、搬家 —— 由 12 月初敲定地方,至今都還在整理新居,行文之時身邊仍是堆滿紙皮箱。實在忙得不可開交,編輯仁慈讓我脫稿,一停就停了 2 個月。
這陣子,我跟太太回歸香港省親留了十多天。今次人生第一次以過客身份到香港,見著中港政府高官的各種荒唐,仍舊叫人無言,但人在旅途,感覺離地,就有閒餘留意一下其他生活瑣事。
今次回歸,對香港百物騰貴,印象尤其深。英國搬家要添置很多物事,我心想不如回港購買。到香港後,到街坊商場看看,一些家用雜物,如電拖板、電腦零件等,一點都不便宜,立即跟英國購物網站比較一下價格,竟發現英國物價更低。我還抱有兒時印象,香港電子產品價廉物美,就去格一下價,竟發現我剛在英國購置的電視,同牌子同規格的產品(雖型號有點不同),香港幾乎貴七八成!
我在英國的新居,是英國傳統兩層排屋,面積不太肯定,但我為了購買傢俱,量度過廳房的尺寸,不計算廚廁走廊樓梯以及大花園的話,實用面積大約是 600 尺,租金才 6、700 鎊,購買的話不用 30 萬鎊,在這裡算是偏貴的「上車盤」(註)。相比香港屢創新高的租買價格,可說是「平到笑」。這陣子慢慢把新居清理妥當,稍為安居下來,跟太太坐在空蕩蕩的家中閒聊,說到在這種價廉物美環境生活久了,恐怕若他日不知何故真要回歸香港定居的話,將難以習慣。
誠然,英國伯明翰價廉物美,但生活方式跟香港大相逕庭,居所雖大,但晚上烏燈黑火,附近除了屋就是屋,走好一段路才有一點點商店食肆,日常基本就是待在家裡,購物基本上都網上訂購。在香港那種隨時「落樓下買豉油」基本不存在。
另外伯明翰雖有各國美食,住了幾個月下來,竟沒找到一家像樣的日本食肆。市中心確有一些,但看到 3 位廚師的樣貌:一位像南亞人,一位像中東人,一位跟我說普通話,食物果然就缺了點日本味。故此我回歸時,相約友人都總會問:「能跟我去吃日本拉麵嗎?」
若說有甚麼讓我掛念香港的?恐怕就是日式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