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讀報要在明治後

A+A-
報章報道第 31 任內閣總理大臣岡田啟介於二二六事件中生還的消息。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如果追溯日本近代報業的起源,最早可以回到 1861 年,於長崎居住的英國人 A.W. Hansard 出版Nagasaki Shipping List and Advertiser。該報每週出版兩次,以在日外國人為對象讀者。同年 10 月,Hansard 搬到當時剛剛開港 3 年的橫濱,出版英語報紙 The Japan Herald

但要數最初的日文報紙,則為 1862 年刊行的「官板巴達維亞新聞(官板バタビヤ新聞)」。這是當時幕府為抑制攘夷論,宣傳開國開港政策,於是將荷蘭報紙 Javasche Courant 翻譯出版。而第一份日報是 1871 年出版的官報「橫濱每日新聞」,翌年政府打出獎金政策,鼓勵報業出版,民間報社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創立。

數年後日本設立民選議會,自由民權運動與政黨政治如江河決堤,大家為了宣傳自己、製造輿論,新聞報紙出版到了多得誇張的地步。單計 1882 年的報紙出版情況,自由黨派有 21 份,立憲改革派有 34 份,立憲帝政派有 20 份,大家覺得就是出得多當你贏。日本政府覺得你一言我一句的局面長此下去,會不利政府統治,於是插手干預,直接一炮解散自由黨。

政府大腳一伸,震散了政黨政治報,結果是獨立報與小報抬頭。以上所講都屬於大報,都是報政府政黨等國家大事,平民百姓才沒太大興趣。70 年代開始出版的小報,才是報紙真正意義上的普及。1874 年,「讀賣新聞」以警惡揚善的方式報道市井生活,竟賣出亮眼成績,銷售量超過大報。1876 年,「東京繪入新聞」在報紙頁面中加入圖片,受到普羅大眾歡迎。1888 年,朝日新聞社買下「目覺新聞(めざまし新聞)」,確立「東京朝日新聞」與「大阪朝日新聞」兩大本社體制,並在兩年後引入當時最新的滾輪雙面自動印刷機,加上得三井財團資助,還有夏目漱石在 1907 年開始連載報面小說,成為日本報業界中的中流砥柱。

另一波平民化的浪潮是 1890 年代的「赤新聞」,「赤」與共產黨無關,純粹因為其中表表者的「萬朝報」以淺紅色紙印刷,於是這類報紙以此為名。「赤新聞」有三大特點:簡單、明瞭、痛快。簡單而言只求看得爽,事實與否毫不計較,與現今某生果報或者內容農場類同。

步入 19 世紀後,日本對外戰爭勃發,先有日俄戰爭後有二戰,在全國精神總動員的背景下,報業也收歸國有了。此乃後話,有機會再述。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