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南韓近年最流行的關鍵字,「治癒」應排得上名次。南韓人有太多需要治癒的理由:工時長、薪酬低、就業難等基本問題之外,北韓三不五時的小動作亦提醒他們活於核危機陰霾中……「治癒」在南韓無處不在,從電視節目題材、咖啡店、健身房、度假套餐、休息空間,到旅館房間促銷口號,甚至當冬奧來到南韓平昌時,總統文在寅亦不忘為這國際盛事套上治癒力量:「這次奧運有很多重象徵意義:環保奧運、IT 奧運、文化奧運…… 還有治癒奧運。」
南韓人口中的「治癒」(힐링,音「hill-ling」,取自英文「healing」),追溯起來大概從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起流行起來,幾年後藉著電視綜藝節目「Healing Camp」風行一時。在不知不覺中又進化成代指「有機」、「可持續」、「鬆弛」等概念的市場營銷字眼。套用到應運而生的「快速治癒」產業包括午休膠囊旅館、瑜伽課程等,300 多個展銷商陳列治癒商品的展會、手作課程的「治癒博覽會」突然出現,甚至連公務員考試專用的備試書都冠名「治癒數學」,「治癒健身」、「森林治癒遊」、「治癒水療」這些休閒商品更是不在話下。
為了讓奧運更貼合治癒主題,主辦單位大力推銷冬奧場地附近觀光點,例如大關嶺面治癒森林、「為你帶來治癒體驗」的月精寺、由暢銷作家兼心理學家營運的善邁仙村等等。主辦單位又推出「Happy 700」概念,據平昌冬奧組織委員長李熙範介紹:「我們在平昌,身處海拔 700 米,是調節身心的最佳之所。」當地官員解釋,此特定高度,不單最適合野生動物生長,更給予人體最理想的氣壓,促進大腦分泌褪黑激素,提高睡眠質素云云。然而,南韓研究的學者指,現在所謂的「治癒」早就超出了它最初的意義,對於不堪壓力的南韓人而言,「治癒」的涵義包羅萬有,獨獨與「治癒」本身漸行漸遠。
韓國大邱天主教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曹光益(音譯) 曾專門就「治癒」現象進行研究:「這是『治癒』商品化的過程。」他認為文在寅的「治癒奧運」說穿了其實就是一種政治行銷,讓文在寅政府有機會推動「治療」南北韓關係。「這個字已被騎劫,意義不再。」北韓接二連三試射導彈,加上美朝之間止不住的唇槍舌劍,又適逢南北韓分裂 70 周年,兩地關係再次成為國際焦點,「治癒」在南韓政府眼中變成地緣政治紛爭的一帖膏藥。邀請朝鮮參賽;協議南北韓隊開幕時用「朝鮮半島旗」進場;讓南北韓女子冰球隊破天荒合體等等,大概也是打著「治癒」的算盤,只是平民百姓不怎麼買賬,示威連連,直指平昌冬奧淪為平壤冬奧。奧運例牌帶來的大白象同樣堪憂。即使在鬧出「平壤冬奧」風波之前,南韓人對奧運會已興致缺缺,比賽門券銷情緩慢。比之「治癒冬奧」之類的政治行銷,他們可能更信任毒氣面罩、電筒、即食麵之類應急用品,繼續囤貨不斷。
成均館大學文化研究學者李永舉(音譯)分析,「治癒奧運」不單旨在打破兩地僵局,而且希望紓緩不同種族、性別、階層之間的仇恨,李熙範對它的治癒成效非常樂觀:「我們準備了最好的奧運會,正待呈現給大眾。如果你也去過里約或其他成功的奧運會,你就知道所有參加的人都會很開心。我真心相信它能治癒大家。」不過說來容易,李永舉指出重點:「寬慰大家得一時,但何嘗能拔除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