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交通意外,政府和企業有甚麼可以做?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早前說過在九巴意外,涉及危險駕駛的,理應不只司機,巴士公司同樣有責任。我們常常說「交通意外」,彷彿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對於交通事故的傷亡便相對容忍。除了拍攝宣傳片宣傳「路上零意外,香港人人愛」的口號,一城政府又有甚麼可以做呢?

於 2017 年初,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已在其運輸策略草案中提出了「零死亡願景」,目標是到 2030 年倫敦再無人因巴士交通意外遇難,並且在 2041 年以前,消滅倫敦的街道上碰撞造成的死亡和重傷事件。

倫敦交通局於去年中已宣佈,將在倫敦巴士上測試新安全技術,包括自動剎車和聲音警報系統,以及可改善司機視野的新輔助鏡。

倫敦交通局表示,所有以上的新技術將在運輸研究實驗室進行獨立試驗,實驗室囊括了首屈一指的工程師和技術專家,並與巴士製造商和營運商合作,試用一系列創新的安全措施,包括:

  • 自動緊急煞車系統,使車輛能夠檢測其周圍環境並自動煞車;
  • 設警示提醒行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將有巴士經過,例如燈光或聲音警告;
  • 重新設計巴士前方,減少碰撞的影響;
  • 改變巴士內部設計以保護乘客,例如加強地板抓力和軟化物件尖角;
  • 改善司機視野,如改進鏡子設計等。

試驗結果將會納入新的巴士安全標準,並將於 2018 年底納入巴士營運合同。此外巴士營運商於 2018 年起,亦需限制巴士最高可行駛的速度。

隨著 AI 技術發展,可預視自動煞車系統將會是防止交通意外的重要一環。從 2018 年春季起,Daimler 將為 Mercedes-Benz 及 Setra 巴士提供「主動式輔助煞車系統 4(Active Brake Assist 4,ABA 4)」。Daimler 稱,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巴士設計,包含了自動急煞及行人檢測的輔助煞車系統。

 

 

配備 ABA 4 的巴士具長程和短程雷達系統,遠程系可以檢測 250 米內的車輛和障礙物,檢測自行車則可達 160 米遠,行人可達 80 米。而短距離雷達能在 70 米距離以內運作,甚至可以識別在巴士側面的行人。這與現時 Mercedes-Benz 汽車中的安全系統類似。

系統能在遠處識別物件,提供聲畫警告提醒司機,司機就有時間響號或避開。假如司機仍是反應不及,系統可自行煞車。在較早前 Daimler 公佈的貨車 ABA 演示資料,系統能防止時速運行在 80 公里以下的貨車發生意外。

此外,Daimler 正在研發半自動駕駛的「未來巴士」,於 2016 年成功試行 20 公里,從荷蘭阿姆斯特丹 Schiphol 機場到附近的城市 Haarlem,途經狹窄彎道、十字路口、人行區域,能在無人駕駛的狀態下正常行駛。然而,無人駕駛除了要克服技術困難,仍需面對法律(如發生意外誰人需負責等)障礙及全面更新城市交通基建。在全面無人/自動駕駛時代來臨前,不斷改進的自動煞車系統仍是防止意外的第二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