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ria Chung:最近都是跑死人冧樓

A+A-

「最近忙咩啊?」我問。

「都係嗰啲啦,不過最近唔興溫情,興死人冧樓,最好係改過自新,闖出一片天嗰啲。」在大報館上班的攝影師 A 君苦笑説。

曾幾何時,擔任飲食版攝影師的他,Assignment 通常分幾種:新餐廳、專題,或者少許人訪。但自從幾年前開始,每日都要跑一些「故仔」,意思是一些小店的深度人訪,開頭流行「80 後放棄高薪厚職」、「ibanker 開甜品店」這種追求夢想不惜一切開餐廳的故仔,回應 80 後人到三十的微中年危機;後來連 80 後都老了,唯有向老店埋手,要不是「三代同堂賣椰子」,就是「半世紀堅持 XXX」,企圖懷舊玩集體回憶;到今年,可以寫的老店都寫過了,關的又關掉,結果是專挖煽情的故仔,最好是江湖大佬放棄恩怨情仇,開雲吞麵店日做 30 小時;或者是 90 後惡女賣血救父不遂,在街邊賣刨冰賣到上市。這種有血有汗有故仔有 soundbite,就是好故仔。

「邊有理間餐廳啲嘢好唔好食,最緊要有故仔。」攝影師語帶投訴,過往影一間餐廳,只需兩、三小時,現在要等人訪,要多花一倍的時間,拍完食物又要做訪問,影完相又要拍片。工作倍增,人工無變,那做出來的工作好看嗎?攝影師沒有回應。

我看來,這樣去做故仔,如果做得好看,沒有問題。畢竟我也是一名記者,了解到有時候寫飲食,不能夠只寫菜式,有時候從側面去建構一個專題,也是有趣的點子。只是以他的説法,整個風氣有點本末倒置,飲食新聞,不再關於飲食本身,而只從旁側寫,往往妹仔大過主人婆。這方面,我有幾個想法:

  1. 由於現在網上主導,很多報紙的故仔也要放上網,網絡上喜歡趣聞軼事,所以這種關於餐廳的背後故事,多人喜歡。
  2. 不知從何時開始,形容一間餐廳如何製作食物,菜式如何美味,這種寫法會令編輯和讀者覺得是「鱔稿」,我個人來說覺得很搞笑,難道要每一間餐廳都鬧爆了才算是真正的報道嗎?餐廳不好食介紹來幹麼?因為害怕寫菜式和形容食物,結果記者和編輯都偏向選擇不談論食物,那就講人吧,看起來是有做過訪問,感覺不偏頗。
  3. 問題是如果只選擇性寫出故事人物最煽情的一部分,甚至乎刻意挖出別人的私隱,似乎有違道德。很多餐廳的受訪者,他們準備好將自己的故事,和人分享了嗎?還是比較喜歡用食物會友呢?
  4. 最後,飲食的資訊又如何發佈呢?比如推介餐廳給讀者,如果不說食物本身,又如何讓讀者去選擇?

其實我也是不斷在思考現在飲食媒體的面貌,對錯分不淸,説不盡,但是思考是必須的。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Gloria Chung(鍾詠嫻),飲食及旅遊記者、博客、食物造型師,對世界飲食文化充滿好奇,深信吃不止是兩秒的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