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外交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碗平壤冷麵,就讓韓朝首腦和氣生財,還令冷待北韓多年的首爾人民,排隊等吃金正恩加持的名菜。如此普通的鄉土料理,卻在歷史性和談取得空前成功,非但證明胖子絕非瘋子,更印證了希拉莉的話:「食物是在培養人際關係上最古老的外交工具」。但作為美食外交(Culinary Diplomacy)的學者兼顧問,Sam Chapple Sokol 強調食物政治絕非萬試萬靈。

1992 年,時任美國總統老布殊出訪亞洲,在日本發生尷尬至極的事。當晚他出席國宴,卻於第二道菜與第三道菜之間,對著時任首相宮澤喜一嘔吐起來。事後美國媒體引述總統幕僚指,致嘔的原因「只是流感」,所以錯不在食物。Sokol 亦指此事明顯沒有惡意,但他認為:「可能即使事過境遷,(老布殊)他仍然被日本人嘲笑。」

不幸的外交事件,其實還有很多,包括數年前華府辦的一次晚宴。奧朗德以法國總統身份訪美時,白宮主人奧巴馬舉行的國宴,用上伊利諾伊州的魚子醬。名貴食材配尊貴賓客,本是合情合理。惟 Sokol 指出,當時的社會黨政府正謹慎行事,免令法國人對虛偽的「魚子醬左派」(caviar left)更加反感,所以請奧朗德吃魚子醬,可能反叫他左右為難。

老布殊突然身體不適,倒在宮澤喜一身上並嘔吐起來。 圖片來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Youtube

政治分析員 Maria Velez de Berliner 博士同樣相信:「食物是種優秀而強大的工具。誰能控制食物,就能控制場面。」戴卓爾夫人的一次舉動,最能體現這句說話。1979 年,鐵娘子與時任法國總統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進行會面,後者想要休會去吃晚飯,但她拒絕在作出決定前結束,好令對方隨著談判的時間拉長,變得較易妥協。

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席教授 Johanna Mendelson-Forman 也是美食外交的專家。她認為在外交之上,食物亦有打破隔閡的能力。「食物使人為人,它可人性化你的敵人。」例如據「紐約客」報道,在長達 20 個月的伊朗核協議談判期間,氣氛相當緊張,至少 5 次將近拉倒。談判人員通常各自進食,但在 7 月 4 日美國獨立日當天,伊朗代表邀請雙方共同用餐。

雖然席間不談公事,但是 Mendelson-Forman 指出:「這是美伊雙方首次從別的角度觀察彼此。」Berliner 博士亦指:「他們最初視對方為談判人員,後來則把對方看作是人。」最終能在 10 天內達成協議,兩國專家均說要歸功於那次共餐,培養出融洽的關係。如今杜林普和金正恩將要碰面,未知熱愛快餐的狂人總統,會否也請小火箭人,同吃一頓薯條漢堡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