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一帶一路」只缺一故事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法國小鮮肉總統馬克龍宣佈,將會加強印太地區西方的領導同盟,會同美國、澳洲、印度等,北連日本,維持遠東印太地區的秩序與和諧。

一番外交辭令,包裝的訊息,當然是針對中國的所謂一帶一路,展開西方的一圍一堵。

中國人會感到奇怪的是,西方國家對中國最「友好」者以法國為首。戴高樂 1964 年就不顧美國反對,率先與紅色中國建交。馬克龍雖然也嫌惡杜林普,但狂人總統一吹哨子,第一個應命到位的就是法國。

以中國的觀點,當然中國人一切都沒有錯,而西方和世界所有都錯。不過,若超然客觀地說,中國的一帶一路遇到世界的警惕和反制,也不是沒有理由。因為「一帶一路」沒有「故事」(Story),而柏拉圖說:會講故事的人統治世界。

「一帶一路」關乎航海交通史,而交通,在人類文學史上一直就有動人的故事來講述。荷馬的「奧德賽」講特洛伊戰爭後,殘餘的希臘軍隊在海上飄流所見的各種奇聞異事。

西方現代文明的知識宗師達爾文,當初也展開他的「一帶一路」,繼另一位航海家哥倫布之後,達爾文更遠征南太平洋,開創了帝國主義的偉大詩篇。

達爾文的父親在荷蘭讀醫,達爾文是第五子。父親是名醫,達爾文出身中產,在中學裡看了一本同學的書名叫「世界異事(Wonders Of The World)」。他與同學討論這本書記述的真偽,而最早引起他遊覽遠方的志願

在中學時代,達爾文酷愛射擊,喜歡採集礦物和昆蟲標本,並讀了鳥類學家的書,觀察鳥類習性,開始寫筆記。

達爾文中學成績不太好,他父親送他進愛丁堡大學讀書。愛丁堡大學專長醫科,但達爾文卻對從醫沒有興趣,他父親叫他轉學劍橋讀神學。

在劍橋,達爾文遇到他生命中的貴人,就是植物學教授軒思勞(John Stevens Henslow)。達爾文修讀拉丁文,卻時時去聽植物講座。從此他知道他真正的意向是生物物種與航海。

有一天,軒思勞到處找達爾文,因為他聽說英國政府任命了一位叫做費茲羅(Robert FitzRoy)的軍官去南美極端考察,船上缺乏一位研究助理。

軒思勞受政府中人委託,尋找一個適當的人隨船同行,他馬上想到達爾文這位後晉。

達爾文收信之後很興奮,但父親堅決反對,認為此事違背常識,達爾文無奈只有回信婉謝。

此時軒思勞略施小計,他認識達爾文的舅父韋茲活(Josiah Wedgwood),找一個藉口去韋氏家中打獵。

在舉槍射鳥時,軒思勞向韋茲活提起達爾文應去考察之事。韋茲活大為同意,答應將此事向達爾文父親陳述。

第二天,這位舅父就面見達爾文父,力勸其該讓達爾文去越洋考察之理。達爾文父一向佩服他這位內弟,於是同意了。

從此達爾文便踏上他「進化論」和「物競天擇論」的偉大一帶一路理論旅程。正如牛頓當年能夠繼續學業,也由於母親先反對而得到一位有見識的舅父進言,達爾文和 Beagle 離開英國,環繞世界,從此改變了人類的未來。

全憑一位貴人,加上達爾文的舅父,陰差陽錯之間,成就了一個人物。到底是達爾文偉大,還是命運機緣偶爾扶了他一把的軒思勞,還是在人類機緣擦身而過之際,將達爾文一把抓回來,再推上一級的舅父韋茲活?

這就是西方一帶一路的動人故事。而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沒有故事,「戰狼 II」則是令人發笑的廉價中國大男人主義的農民故事。

鄭和為何要答應下西洋?其中有何心理掙扎?他哪裡學來航海的技術知識?是不是從小就喜歡望海?鄭和下西洋,不但缺乏明確的史物證據,這個故事也缺乏細節。明成祖皇帝命令,太監遵從,這樣的故事也不動聽。

而今日中國的「一帶一路」則除了金錢派贈的銀碼,更沒有故事。難怪英法等國和第三世界,始終沒有 Buy 這個中國版的「一千零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