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種豆 —— 先種大豆再打飛機,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A+A-
經典卡牌遊戲「種豆」是德國 20 年前的出品。

最近中美貿易戰,中國想要對美國進行反擊,聲言先打大豆,再打汽車,最後打飛機。飛機大家打得多,但大豆要怎樣打呢?其實就是對美國的大豆加徵 25% 的關稅,使美國的大豆比較貴,打擊其出口。

問題是,被吃過不少豆腐的台灣人和香港人都明白,中國自己是一個天天吃豆腐的國家,自然地,他們的大豆消耗量也很大。打擊美國的入口,代表自己的大豆也可能短缺。據說他們在東北地區多個省市發佈緊急通知,要求種豆,每畝政府會補貼甚麼的。

古哲先賢有云,不種大豆,焉能打大豆?為迎接這個「一帶一路」大種豆時代,我們絕對應該透過玩經典卡牌遊戲「種豆(Bohnanza)」,去學習種豆技術,將來有可能幫助偉大中國把美帝的大豆打個稀巴爛。很明顯的是,這遊戲就是影射今天的中國而創作的。

如果你對中國文化有一定認識,應該知道中國人就是流行老人政治,論資排輩,這不僅影響到中國人,也影響到「種豆」。

在這遊戲中,連豆也要論資排輩,長幼有序,先抽到的豆必須先種,後面的不能打尖。所以就算你抽到適合的牌,也因為一堆不適合的豆排在前面,而無法打出來。就似現實的中國一樣,有能力適任的人,因為年資而必須排在後面,而重要的工作卻被一堆不適任的老屁股卡位了。

「種豆」中文版封面。

這遊戲一開始每個玩者擁有的,是「孖田」,也就是兩塊田。和香港一樣,當你只有孖田的時候,場上只能有兩種路線,如果你不想投票給一邊,就必須投票給另一邊,而不能選擇第三路線。

這樣的設計,導致你的豆都種不大,因為僧多粥少,豆多田少,不適合的豆種下去就被迫收割一些根本未成熟的豆,導致賣的錢少了,甚至一元都賣不到。

要怎樣才可以突破這種論資排輩的限制呢?其實大家都猜到了,就是「換血」,每回合翻開的豆,都可以和別人交換,把別人手上的豆種在自己處,然後把豆給別人種,這樣就可以拿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和洗走自己不要的東西。例如將自己不要的豆每天推給香港,再把香港的豆拿去大灣區種一樣。不過和現實的香港不同的是,這遊戲的玩者有審批權,你可以不跟別人交換,當然你玩得差、換錯了是你的問題,但至少是你自己選擇的。

這遊戲不只有大豆(Soy Bean)給你種,還有紅豆、黑豆、綠豆之類可以種。但沒有汽車或飛機可以種,可能東北的土地無法把這些東西種出來吧。

每種豆的盈利能力和牌數都不同,每次收割時,就翻轉那些豆的背後,變成錢。錢的用途是決勝,最多錢的人就會勝利,但很諷刺地,他還是有另一個用途,就是施捨 3 個(3 萬?)給孖田,那他就會「大和解」,不再阻手阻腳,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是給你種第 3 塊田。

沒想到這麼切合現在某國情況的遊戲,竟然是德國 20 年前的出品,不能不說,德國人有先見之明,而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以上圖片取自 boardgamegeek.com。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