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計算得到每天用多少時間上班,又換取了多少薪水,但反過來,因為工作壓力而令精神健康和生命縮減了多少,則難以估計。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 Jeffrey Pfeffer,一直研究現代職場對員工造成的壓力傷害。其新作「死於薪水Dying for a Paycheck)」就提醒企業管理層,讓員工持續加班或全天候工作,表面上是人力資源調配的極致,但當員工置身於高壓的工作場所,對公司的經濟傷害可能更大。

「死於薪水」封面。

Jeffrey Pfeffer 引用歐洲工作安全與健康署(European Agenc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的報告指,每年因僱員曠工而損失的 5.5 億個工作日之中,超過一半跟工作壓力有關。單是曠工或逃避上班的問題,就造成龐大的人力資源損失。2015 年一個研究綜述總結指,置身不健康的工作場所,情況就如吸食二手煙,不但致病,更會導致死亡率上升。譬如說,一名收入超過 6 位數美元的 Uber 軟件設計師,在 2016 自殺身亡,其家人指責是由於工作壓力所致;一名 21 歲的美林證券實習生,則在連續工作 72 小時後,於倫敦暴斃

隨著全球醫療服務的成本不斷上漲,工作場所健康與否,成為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所謂不健康的工作場所,包括工時過長、無固定上下班時間、工作與家庭有衝突、經常要擔心失業等情況。在美國,公司未有提供健康保險也是僱員的壓力源頭之一。

美國壓力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指,職場壓力每年都為美國造成 3,00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據世界經濟論壇估算,全球約 4 分之 3 的醫療保健開支,都投放於慢性疾病中,同時,非傳染性疾病佔所有死亡個案的 63%。慢性疾病一般來自壓力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酗酒、服用毒品以及因壓力而暴飲暴食。

眾多調查都反映,工作環境是形成壓力的主要場所,也是導致人們出現健康警號的重要因素。Jeffrey Pfeffer 撰文估計,病態的職場環境是美國頭五大殺手,殺傷力更甚於腎病或腦退化疾病阿茲海默症。每年在美國有 12 萬人因為職場管理失當而導致提早死亡,而因同一原因額外支付的醫療費用,則高達年計 1,900 億美元。

誠如環球製造服務提供商 Barry-Wehmiller 行政總裁 Bob Chapman 所說:「你的上司比起你的家庭醫生,更能影響你的健康狀況。」

至於僱主層面,員工壓力太大,對公司的經濟損失亦超乎想像。最有可能辭職的,往往是承受不住工作壓力的員工。即使公司能夠在人力市場迅速找到替換員工,但接手工作需時,永遠是一筆昂貴的成本。而且,當員工變得病態或面對太大壓力,其生產力本就遠遜於健康狀態的員工,對公司的利潤貢獻亦相對有限。

員工狀態差,一直待在公司不見得有正面效益,工時與每小時生產率更可能呈反比。不斷裁員去除低效益員工,亦未必可以汰弱留強、改善團隊效率,相反,在工作場所氣氛差勁和裁員壓力下,會令表現最好的員工萌生退意。如是,公司需要賠上遣散費,又可能失去人脈關係較好的員工,導致直接和間接成本的雙重損失。

在上世紀 5060 年代,企業家傾向認為他們的工作是在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即所謂的「權益關係者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但如今平衡已傾斜,股東利益不但佔有主導性,資本條件最大的股東往往能主宰公司內部架構以至社會定位,而在傾斜關係中最易被壓搾的,顯然是員工的身心健康。

現代職場中,下裁員的決定變得相對容易。Jeffrey Pfeffer 舉例指,兩大食品巨頭 Heinz Kraft 宣佈合併時,就有 20% 員工因為新公司業務重疊需要精簡人手,被直接開除。在過去,大規模裁員並不多見,只會發生在經濟條件極其艱難的時刻。

「讓我的下屬去沖浪」封面。

再者,來到今日「零工經濟」(Gig Economy)世代,員工看似擁有更大的工作自由,其實隱藏著更大的剝削和收入恐慌。例如一些服務行業已慣於在淡季減省人手,旺季重新增聘,以最低成本用盡人力資源。當中不少人無法擺脫這種更似打散工的工作模式,收入波動,朝不保夕,無力應付工作以外的家庭崗位,構成巨大壓力。

Jeffrey Pfeffer 認為,今日絕少企業領袖願意從員工的角度,認真管理工作場所的壓力問題。不過,他點名提到戶外品牌 Patagonia 的創辦人 Yvon Chouinard,在如今競爭激烈的世代,仍屬異數。本身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 Yvon Chouinard,曾寫下一本經典著作「讓我的下屬去沖浪Let My People Go Surfing)」,當其他企業的員工需要在週末加班,下班後亦需要隨時候命,Patagonia 每位員工都可以在每個週末得到三天休假,享受戶外活動。而且,從入職第一天起,公司就會為他們提供健康保險。

Jeffrey Pfeffer 相信,一個更為健康的工作場所,能夠令員工獨立工作,自行調節如何履行他們的應有職責。不過,他的提議或者不會被太多商界領袖接納,如今有多少企業的管理層能夠不做操控狂,放下監視員工每一個細節的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思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