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即將舉行,世界各地球迷都會前往主辦國參與盛事,但世界盃在俄羅斯舉辦,加上球迷必須提供大量資料辦理通行證,不免令各國聯想起間諜活動。最近德國其中一個邦政府就主動向公職人員頒佈安全指引,提醒他們不要攜帶智能電話往俄羅斯。
北萊茵-西法倫(North Rhine-Westphalia)為德國人口最稠密的邦,內政部有鑑於公職人員的私人電子設備,在世界盃期間可能成為間諜的目標,建議公職人員前往俄羅斯時不要攜帶私人科技產品和智能電話。而邦中城市穆罕(Mülheim)的市秘書 Frank Steinfort 亦以電郵建議員工,在俄羅斯應使用「無網絡數據服務的備用電話」,並確保沒有商業內容,如聯絡人資訊等儲存在設備中。
俄羅斯列風險國家
德國把俄羅斯名列約 30 個風險國家之一。該名單由外交官、聯邦情報局(BND)成員聯邦憲法保衛局(BfV)、聯邦國防軍反間諜部門(MAD)參與編制,有機會接觸國家機密的官員前往這些國家時,必須將行程告知上級。
過去土耳其及俄羅斯曾發生旅客被沒收電話的事件,而電話未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退回,檢查後發現電話有一部分資料已被讀取。北萊茵-西法倫內政部新聞發言人 Tobias Dunkel 指:「我相信去年 10 月發佈針對土耳其和俄羅斯的旅遊提示,是因為這些事件。」
那到底俄羅斯會採取甚麼方法得到旅客資料?
世界盃以「fan ID」通行
是次世界盃,俄羅斯需要球迷登記通行證「fan ID」,這也是北萊茵-西法倫內政部頒佈安全指引的另一個原因。球迷通行證曾在 2017 年洲際國家盃時進行首次測試,遊客要憑藉 fan ID 入場觀看比賽、獲得舉辦城市之間的免費火車票,並能在比賽當天使用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工具。
對外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如果擁有 fan ID,無需簽證就可以進入俄羅斯聯邦。然而,球迷申請 fan ID 必須同意其個人資料的處理程序,提供資料予俄羅斯通信和媒體部,以製作個人化的觀眾卡,並供俄羅斯安全部門作核實之用,當中包括:姓氏、名字、生日日期、性別、身份證詳細資料、國籍、照片、手提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及收件地址。
申請人必須剔選方格同意公開這些資料,但事實上許多人甚至沒有閱讀冗長的規定。因此北萊茵-西法倫內政部以安全指引喚起公職人員注意,Dunkel 坦言:「不是每個人都會如此謹慎,但最終或也會想知自己的數據會被分享到哪裡。」而當局的內部安全指引更規定公職人員「在申請 fan ID 時,禁止使用企業電子郵件地址、商業手機號碼或使用商業地址作送貨之用。」 Dunkel 強調,此舉並非反世界盃,但做好萬全之策,才不致於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