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踏入人生新階段前,都會選擇擺脫日常束縛,以一趟旅行作為人生里程碑,譬如畢業旅行、Honeymoon(新婚蜜月旅行),亦有人提倡 Babymoon(產前蜜月旅行)—— 鼓勵夫妻在新生命降臨前,把握最後機會享受二人世界。美國作家 Sarah Firshein 日前則提倡另一個旅遊新概念 —— Jobbymoon(轉工蜜月旅行),她認為在轉工期間去一趟旅行,有助放下舊包袱,重整身心以迎接新挑戰。
美國旅遊協會與正向心理學專家 Michelle Gielan 及其丈夫 Shawn Anchor 合作,在 2016 年進行研究計劃 Project: Time Off initiative。結果發現,每週工作 35 小時、享有薪假期的美國員工當中,55% 沒有用盡自己的有薪假;而 2015 年相比 2000 年,美國員工平均少放 4 日休假。
這個結果不必然表示美國人減少旅行。職業介紹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行政總裁 John Challenger 解釋,以往大家都習慣終身受僱於一位雇主,只有向僱主請假才可以休息,但如今年輕世代轉工跳槽愈來愈頻密,他們都能夠把握轉工期的空檔去旅行。
求職網站職業教練 Joy Lin 提醒:「旅遊的確很捧,大家可以從而了解自己更多。但你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想擺脫的是甚麼,你斷不會想借旅行出走,最後只是從一份不理想的工作,過渡到另一份不理想的工作。」
34 歲的 Hirumi Nanayakkara 在電子玩具公司 LittleBits 任職了 5 年半,覺得是時候要轉工,但在正式求職前,她決定隻身出走到印尼峇里島。「旅行的部分原因,是想讓自己沉醉在與科技無關的事物中,因為過去我每日的工作都關於科技。」
她自嘲行程離不開「食、食、食」,但其實出發時已訂立 4 大目標:「要放鬆心情、不再眼眉跳、盡我所能吃盡當地美食、思考人生的下一步。」她用了 11 日時間,圓滿達成了所有目標,並寫下對新公司兩大期望 ——「團隊協作」和「創意策略」。如今她在一間生產牙刷的初創企業任職總監。
即使你已經找到新工作,但短暫的旅行,仍然有洗滌身心的作用。40 歲的 Heath Fradkoff 原本在一間公關及市場公司任職,離職後決定自行創業。在事業重新起步前,他與妻子遠赴愛爾蘭旅遊,在首都都柏林慢條斯理過日子,然後遠走鄉郊。「在這段日子裡,我不用精神緊張,不用對任何事情作出反應…… 這是我唯一完全擺脫責任和工作束縛的時候。」
26 歲的 Bertha Chen 去年秋季被解僱後,頓時感到彷徨失措。「沒有工作的話,我會擔心自己的前途。我要清楚知道去向,才會做出瘋狂決定,例如跳上飛機出走。」在求職 6 個月後,她獲 Pinterest 聘任為帳戶統籌,接到消息後的 2 小時 8 分鐘,她毅然預訂了前往哥斯達黎加的機票,在 36 小時內啟程。
她形容自己其實不喜歡獨自旅行,但這趟旅行從此改變了她。「雖然我毫無時間準備,行程又並非百分百完美,但我發現做人其實可以隨遇而安,不用分分鐘計算。」
如今類似的即興旅行愈來愈流行,透過 Google Flights 搜尋航班資料的網民當中,有過半人打算 30 日內啟程。
Fradkoff 和妻子在愛爾蘭之旅後,一整年再沒有遠行。在旅途結束後,他的新公司正式開業,工作排山倒海,接踵而來。
他回想當初,無悔轉工期內去了愛爾蘭:「一方面,我失去與舊客戶的聯繫,沒有人能夠給我電郵或電話。但我同時知道自己回來後,將要迎接新挑戰。在走上新道路前,我會想為此留念慶祝,為重新上路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