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輔助醫療,走了多遠?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救傷扶危,分秒必爭。人工智能(AI)將改善醫學治療,這不單是願景。

無數嘗試利用人工智能來改善醫療診斷的項目正在進行,名為 Viz.ai 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今年 2 月,該公司獲得美國監管機構批准,可出售一款用於檢測大血管阻塞的軟件。在美國東南部已有醫院引入該技術,該地區又名「中風帶」,因當地的人中風比率特別高。田納西州的醫療機構「厄蘭格健康系統(Erlanger Health System)」,亦引入了 Viz.ai 系統。

厄蘭格神經科醫生 Tom Devlin 在「經濟學人」報道中指出,當腦中有血塊時,大腦每分鐘可損失 200 萬個腦細胞。中風病人往往在得到急救前,大腦就已經死亡 。Viz.ai 的技術或能通過提早確定緊急情況,通知當值專家,並直接向他們發送掃描結果來改善情況。

人工智能醫療的另一個領域是腫瘤學。在 2017 年,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近 13 萬張圖像訓練人工智能軟件,讓軟件區分皮膚損傷。根據 21 位皮膚科醫生的意見來進行測試,該軟件可以識別最常見類型的皮膚癌(角質細胞癌,keratinocyte carcinoma)和致命類型(惡性黑色素瘤),診斷能力堪比專業人員。

較早前期刊「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Oncology)」上的一篇論文表示,有一種皮膚癌症,AI 檢測系統可以做得比大多數皮膚科醫生更好。德國海德堡大學的 Holger Haenssle,比較了 AI 系統與 58 名皮膚科醫生的判斷:人類能夠識別 86.6% 的皮膚癌,電腦則能識別 95%,AI 誤診良性痣為惡性腫瘤的機率也較低。

在檢測乳腺癌方面,AI 也取得進展。月前,倫敦 Kheiron 醫療技術公司收到一項好消息,其委託進行的研究得出結論,他們的軟件表現超出官方要求的性能標準。在乳腺癌檢查方面,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是常見的問題,有時為了避免有漏網之魚,在許多國家會由第二位放射科醫生定期檢查掃瞄結果,雖然提高了準確程度,但同時增加了工作量。該軟件能根據患乳腺癌的風險進行分級,確定下一次乳房 X 光檢查的最佳時機。

還有心臟病方面,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能解讀心臟超聲波的 AI。心臟病專家可觀察心臟病的徵兆,但仍有 20% 的機會率會走漏眼。然而,人工智能可以檢測人手看不見的變化,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屬於牛津大學的 Ultromics 正嘗試把這項技術商業化,並可能在今年底在英國推出。

此外,史丹福大學的研究顯示,AI 軟件從心電圖中識別心律失常可以比專家更準確。研究團隊與一家生產便攜式心電圖設備的公司合作,同時亦正幫助蘋果公司,研究智能手錶所獲取的心率數據,是否可以檢測出心律失常。與此同時,一間名為 Cardiologs 的公司也正設計能讀取心電圖的 AI。

現階段而言,甚至在未來好一段時間,AI 的角色還只在於輔助診斷,未能完全取代人類專家。但「經濟學人」報道分析指出,在某些領域 AI 與醫生的準確度可相差無幾,而 AI 的優勢在於速度。AI 也可根據疾病的風險進行分類,例如區分哪些癌症病情較為嚴重,需要優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