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使人類進步,但真正因此而受惠的,可能從來不是基層百姓,而是掌控一切的國家機關。近年,中國政府對個人私隱的監視無孔不入,從嚴密的網絡言論審查到有如「天網」的人臉辨識系統,上世紀英國經典小說 1984 對極權體制的諷喻,幾乎一一兌現。不過,當年的文學巨著,始終未準確預言出 2018 年中國監控科技的臻境。譬如說,自下個月起,各地執法部門就可以透過汽車擋風玻璃上的晶片,監視汽車行蹤。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政府正準備將全國監控系統升級,由 7 月起,將實施新的「機動車電子標識安全技術要求」,於汽車擋風玻璃上安裝無線射頻辨識晶片(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hip,簡稱 RFID 晶片)。官方表示,汽車的電子標識晶片配合安裝於公路上的監測儀器,能改善交通堵塞情況,並有助減少污染。
然而,讓外界關注的是,相關措施於今年內雖屬自願性質,但由 2019 年起,所有新登記車輛都需要強制安裝晶片。事實上,中國政府已在暴力事件頻生的新疆地區,要求汽車安裝 GPS 跟蹤系統,建立全天候監測網絡。即將實施的 RFID 系統或是監測範圍延伸至全國的手段,成為中國繼人臉辨識系統後,另一張強大的車輛跟蹤「天網」。
人臉辨識系統非新鮮事,由中國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及其他相關單位推出的 RFID 系統,被質疑真正目標是要強化各種已存在的監控體制,例如中國早在無數檢查點安裝公路照相機,以便跟蹤車牌,透過讀取擋風玻璃上的晶片,則可以獲得更多關於該車輛和車主的資料。而且,目前尚未清楚 RFID 系統在車牌和車輛顏色等基本資料以外,還會寫入多少內容。中國政府數月前才推出「社會信用制度」,審核公民的財務狀況和犯罪紀錄,進行評級,信用評級太低的市民即被列入黑名單,拒售機票或火車票。可以想像,當 RFID 系統於全國普及後,「低端人口」可能會連公路的使用權也被奪去。
當然,中國並不是第一個在汽車上建立 RFID 系統的國家。墨西哥便正在實行一套類似的系統,而印度、南非、巴西和杜拜等國家,亦應用晶片以簡化支付燃油費、停車場費、隧道費和繳交罰款等程序,確實是較為便利的技術。但在中國,情況未必一樣。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級副總裁 James Andrew Lewis 接受外媒訪問時,便明確指出:「它(RFID)進一步實現了全面監視,這比起它帶來的任何正面利益都更有殺傷力。」
由於中國新售汽車市場達到數以千萬輛的規模,在龐大人口和國家政策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實行 RFID 系統的用途將超越其他國家,其安全隱憂無法忽視。James Andrew Lewis 認為,它很有可能成為政府監視公民的一件新工具,從而滿足政權的統治方針。
「中國政府正傾盡全力,建設一個真正的監控大國。這裡已經有社會信用制度、人臉辨識系統,還有網絡和電信審查。」他形容:「它是中國政府邁向全面訊息掌控的其中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