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喀什米爾知名記者 Shujaat Bukhari 在其辦公室門外遭槍殺。他經營著 3 份日報,並為包括 BBC 在內不同的國際媒體撰文,可見在印度經營媒體的危險性。此事亦讓人想起從前印度報紙的起源:「孟加拉公報」從創辦到結束,都是與腐化權力的一場又一場交戰。美國研究員 Andrew Otis 最近出版著作,講述印度新聞自由的先導者 —— James Hicky 和「孟加拉公報(Hicky’s Bengal Gazette)」的故事。
從監獄開始的故事
曾為外科醫生的 James Hicky,從愛爾蘭隨船到印度發展船運事業,但結果不盡人意。1776 年,身負重債的他不但要入獄,還幾乎被銀行奪去所有財產,只剩下拜託朋友藏起來的 2,000 盧比。他在獄中用這筆錢購買打字機和印刷機,印製傳單和廣告賺錢,直至出獄後仍然繼續。1780 年 1 月 20 日,Hicky 發行「孟加拉公報」,成為印度的第一份報紙,承諾革新印度的新聞事業,並恪守「中立、忠於真相和事實」的原則。
在這份報紙出現之前,印度人的新聞靠口耳相傳,即使身在印度的歐洲人,也只能閱讀遠航而來、早已過時的報紙。「孟加拉公報」一發行便轟動整個社會,成為人們不可不讀的報章。由社會整體問題,例如催促英國東印度公司投入資金改善加爾各答(其時英屬印度的首都)基建、道路和環境衛生,到人們生活中的事件,如孕婦於烈火中產子後奇蹟生還、棕櫚樹汁採集員從樹上跌死、還有因船翻倒而淹斃的平民等,不論歐洲人還是孟加拉人、悲劇或喜事,從印度本土到世界新聞都有報道。Hicky 視自己為社會的僕人,發佈人們會輕易忽略掉的資訊,同時鼓勵讀者寫信投稿。這份報紙成為英國、美國甚至法國報章不可或缺的消息來源。
18 世紀的加爾各答,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管治下異常腐敗,侵吞財產和裙帶關係等問題猖獗,Hicky 的報章難以獨立營運,但他拒絕賄賂東印度公司。因此,在 1780 年 11 月,新的競爭對手冒起,對手有英國東印度公司作為靠山,用免費發放的形式發行,明顯要打擊「孟加拉公報」。
反擊強權
這促使 Hicky 作出反擊。他揭露貿易委員會主席的貪污行為,而英屬印度的總督 Warren Hastings 則以禁止「孟加拉公報」透過郵政局派送予訂閱者作懲罰。重重打擊之下,只激起 Hicky 向東印度公司宣戰的決心,利用報紙宣揚反貪腐、反暴政和支持言論自由的信息,同時不斷揭示東印度公司腐敗的情況,甚至包括有權有勢的基督教傳教士 Johann Zacharias Kiernander 城狐社鼠、偷偷摸摸的勾當。
這樣的對抗終於引來訴訟,Hicky 在 1781 年 6 月被裁定五項誹謗罪,但他在審訊期間,繼續印刷報紙,指責東印度公司打壓言論自由,最後被沒收了所有打字機和印刷機,再次入獄。1782 年出獄後,Hicky 身無分文,風光一時的「孟加拉公報」亦只能在此劃上句號。
但 Hicky 並非徒勞無功,總督和首席法官都因此事被彈劾,他成為了印度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先導者。Otis 指,Hicky 之所以重要,正因為批評統治者是民主制度中其中一個最基本的權利,讓批評變成日常,社會才得到改進。